人物简介:
张克侠,原名张树棠(1900年-1984年),河北献县侯陵屯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别党员”,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淮海战役中同何基沣率部起义,打开国民党军防线缺口,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直到1950年,他才公开了共产党身份,1984年在北京病逝。
来到献县侯陵屯村,昔日的小乡村早已变得物阜民丰,这里便是“佩剑将军”张克侠的故乡。关于张克侠将军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乡间流传,这位在敌营中干革命的“特别党员”,一直激励着献县人民在家乡建设道路上奋勇直前。
01
点燃革命火种
1927年春,已经回到西北军担任学兵团团副的张克侠,收到了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寄自莫斯科的一封信,信中力劝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了解苏联的革命和建设。这封信点燃了张克侠心中的革命火种,他拿着一本法国护照,克服重重困难后,辗转来到了莫斯科。
学习期间,张克侠深深认识到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指导革命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推翻旧社会。于是,他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可恰在此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一时间白色恐怖弥漫,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生死考验。
回国前,中共党组织派人找到张克侠,肯定了他在这危急时刻提出入党的行为,并希望张克侠回国后能继续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回国后,张克侠一度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部参谋,很快又调任25师少将参谋长。虽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不忘回国前党的嘱托,再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表达了入党的坚定愿望。
02
危难之际入党
1929年7月,张克侠收到了张存实的来信,急切地赶到上海,在牧师董健吾的安排下,经张存实和李翔梧两人介绍,中央批准他成为中共党员,成为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别党员”,并利用自己在西北军中的有利条件,长期潜伏,为党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时任国民党第29军副参谋长的张克侠,参加了卢沟桥抗战。他在得到日军不战而入的重要情报后,及时通知刘清扬、张友渔等共产党员,使万余革命志士、抗日骨干安全转移。
抗日战争期间,张克侠转战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对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军队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贯彻执行共产党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方针,在国民党二十九军中各派系之间做了大量的弥合工作,并创造条件,直接和间接地支持掩护地方党的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侠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他积极参与了对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在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开展反内战、反独裁,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阴谋的斗争,并在1945年策动郝鹏举起义成功。
03
身卧敌营建奇功
1948年秋,中共中央筹划淮海战役。战役前期,张克侠克服重重艰险,与何基沣一起,在贾汪、台儿庄防地率领三个半师、2.3万余名官兵起义。这次起义,使淮海地区东线的国民党军防线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解放军得以乘虚而入,直捣徐州,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嘉奖和勉励。
在准备起义、策应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为收买军心,特别授予何基沣、张克侠“中正剑”。但张克侠不为所动,并和59军军长刘振三、副军长孟绍濂等重要将领多次谈话,说服他们准备起义。11月8日,张克侠率领国民党第三绥靖区59军的两个师起义,向台儿庄集结。经台儿庄、临沂、莒南,一路来到解放区。这次起义,打开了国民党的东北大门,使敌人部署大乱,让淮海战役多了一份胜利的把握。
1950年3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关于张克侠党籍问题的决定》,肯定了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潜伏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张克侠曾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7月,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李智力 通讯员 彭锦帅
原标题:《【党史百年 · 献县】丨 张克侠:敌营中的“特别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