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来源:“SVN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扫描文末二维码,更多学术前沿热点资讯即将上线,敬请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SVN俱乐部 ,作者SVN编辑部
SVN俱乐部
由中国卒中学会官方英文期刊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SVN)编辑部创办,向广大卒中领域同仁推送最新出版简讯、SVN中文解读、期刊投审稿指南、国际卒中领域相关出版资讯等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年6月13日~1829年5月10日),英国科学家、医生、通才,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
托马斯·杨在物理学上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对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象的光粒子(Corpuscles)。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将杨的双缝实验结果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又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引申到所有粒子上。托马斯·杨曾被誉为生理光学的创始人。他在1793年提出人眼中的晶状体会自动调节以适应所见的物体远近。他也是第一个研究散光的医生(1801年)。杨提出色觉取决于眼睛里的三种不同神经,分别感觉红色、绿色和紫色。后来亥姆霍兹对此理论进行了改进。此理论在1959年由实验证明。托马斯·杨对血流动力学的贡献包括:在英国皇家医学院所作的题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的报告(1808年)、著有《医学文学的介绍》(1813年)、《实践鼻科》(1813年)、《虚损类病的历史和治疗》(1815年)等。托马斯·杨曾对400种语言做了比较,并在1813年提出了“印欧语系”。此语系曾在1647年由荷兰语言学家凡·伯克斯和恩首次提出。他同时也是最先尝试翻译埃及象形文的欧洲人之一,另外两人分别是法国人德·萨西和瑞典人阿克布拉德。
(摘自Wikipedia,更多详情参见:https://de.wikipedia.org/wiki/Thomas_Young_(Physiker))
SVN编辑部(中国)
官方网站:www.svn-csajournal.org (or svn.bmj.com)
Email:csa.svn@chinastroke.net
地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04室
Tel:010-59975024
SVN,期待您的支持与关注!
原标题:《医海拾贝 —— 神经科学奠基人微故事(五):世界上最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