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闫文海 大秦交通 收录于话题#品读4个
去郑国渠多次了。每次都被郑国渠巧夺天工的设计理念和鬼斧神工的庞大工程所震撼,都想写点什么,却总感笔力不逮。今年春天,拜读了白描先生的新著《天下第一渠》,受益匪浅。
前几天又去了一趟,发现郑国渠遗址区已建成了旅游风景区,慕名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景区已初具规模,影响日益扩大,郑国渠愈加被人所知,便深感欣慰。
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图片来自网络)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是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与都江堰、灵渠齐名。2016年11月,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自秦以降,历代继续在郑国渠渠首完善水利设施,依次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清代的龙洞渠以至民国时代的泾惠渠。这些一脉相承的引泾工程使得干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惠及百万民众,成为旱涝保丰收的富庶之地。
说起郑国渠,不得不提及郑国。郑国姓郑名国,是战国时代韩国的水利专家。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正值战国末期,秦日益强大,统一之势日炽。与秦相邻的韩国惧秦吞并,有高人献出计策,史称“疲秦之计”。
该计的核心是韩国派遣水工郑国入秦,游说秦王在泾阳西北引泾入洛,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藉此消耗秦国人力资财,以达到削弱秦国军事实力的目的。殊料弄巧成拙,历时十年修建而成的郑国渠非但没有“疲秦”,反而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史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今110万亩),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电视剧《大秦赋》(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郑国在修建大渠过程中,“疲秦之计”败露,秦王当然异常震惊,意欲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意思是说,开始修建的时候,我确实是受韩王之命作为间谍来修渠的,可是这渠如果真修成了,那可以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我现在修渠仅能为韩国苟延残喘几年而已,但却可以给秦国建造惠泽万代的千秋功业呀。
不得不说,郑国不仅是著名的水利专家,而且也是能说会道的外交家。这几句说辞切中了秦王的要害。秦王也的确是一统天下的始皇帝,雄才大略自不必说,仅这胸怀就足以使人景仰。如是,名垂青史的郑国渠得以大功告成。
据记载,当年的渠首工程非常宏大。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郑国渠现存遗址渠底尚宽100多米,顶部最宽处约20米,残高6米。由此可以想见郑国渠在当时是何等的壮观宏伟!
郑国渠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工程浩大,影响极其深远。首先是引泾水灌溉具有改良盐碱地、施肥和灌水三大益处,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其次是郑国渠的建设体现了一定的河流水文学知识,渠线科学,可以自流灌溉。第三是郑国渠在向东穿越一些支流时,采取了一种称之为“横绝”的工程技术,既扩大了水源,又增加了灌溉面积。
漫步在郑国渠遗址周边的环山道路上,总是不断幻想起两千多年前十几万人马开山引泾的宏大场面,折服于古人的智慧与艰辛。望着眼前厚重坚固的大坝以及身旁汩汩流淌着一渠清水的泾惠渠,不禁又想起了它的缔造者,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李仪祉。
一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全身石质坐像(图片来自网络)
李仪祉(1883年-1938年)是陕西蒲城人。其父李桐轩是关中名儒,同盟会会员,曾任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李仪祉幼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考取同州府(相当于今渭南市)秀才第一名,先后在泾阳崇实书院、西安关中学堂、北京京师大学堂预科班学习。留学德国,遍游欧洲各国。1923年,李仪祉回陕,就任陕西水利分局局长,开始了他在陕兴修水利的生涯。
几经磨难与波折,直至杨虎城任省政府主席期间,李仪祉的引泾灌溉计划才得以实施。1932年,泾惠渠一期工程完工通水,可灌溉50万亩。其后几年直至李仪祉病逝,他一直倾力兴建关中水利工程,经常亲自到野外踏勘设计,先后修建了洛惠渠、梅惠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他还亲赴陕南陕北考察,制定了《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不仅如此,李仪祉还致力于教育事业,参与创办三秦公学和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水利专门人才。
李仪祉通晓德、法、英、日等多国语言,对数学、地质、文学、建筑等学科都造诣颇深。1925年—1927年,他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如今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就有一尊他的石质坐像。
1924年,鲁迅等著名教授入陕讲学,李仪祉全程陪同。1938年3月8日,李仪祉病逝西安。于右任为李仪祉手书挽联:“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国民政府当时还颁发特令褒扬。当时《大公报》称:“李先生不但是水利专家,而且是人格高洁的模范学者,一生勤学治事,燃烧着爱国爱民的热情,有公无私,有人无我。”
徜徉在路边的郑国渠博物馆,欣赏着两千多年以来人们在这里战天斗地的珍贵图片和资料,惊叹着郑国、李仪祉们的丰功伟绩,不禁感慨良多。
自郑国指挥千军万马挥镐凿渠始,两千多年已成过眼烟云。人生天地间,纵使长命百岁,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能像郑国、李仪祉流芳千载百年者能有几人?远眺西北一片山峦,近望身边一渠碧水,愈是觉得郑国、李仪祉的伟大了。
悠悠岁月,就像这流淌千年、历经风雨的郑国渠一样,会一直流向远方,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
闫文海,男,陕西乾县人,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高速公路一线运营管理工作,现供职于陕西交控服务区集团服务公司。工作之余,尤喜探访关中胜迹,周原故地,汉唐陵阙,多篇文章见诸报端。2018年,由其编译的《声律启蒙·弟子规注解》一书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
原标题:《风雨郑国渠:一渠清水,一段历史,一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