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诈骗手段花样翻新不留证据难以执法
◆ 老人在意健康但缺少识别保健品能力
◆ 出快手下重拳同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 增大违法成本震慑潜在制售假违法者
“我老伴儿鬼迷心窍,买了许多保健品,说是能治病,可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我和孩子劝她不要上当,她不但不听,还要跟我分割家产。”广东省佛山市的陈伯忧虑地说,这事让他们一家很闹心。
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销售额高达2000亿元,其中老年消费者占半数以上。巨大的市场让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采取虚假宣传、欺诈等手段骗取老年人钱财,严重时甚至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
如何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从社会治理角度还应作出哪些努力?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坑老事件屡有发生
近年来,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聚焦民生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但保健品坑害老年消费者的案事件仍屡有发生。
某生物公司的“金能量”产品“大盐湖水”号称含有81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症。8万余瓶“大盐湖水”卖了2300多万元,众多老年消费者上当。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发布的“3·15”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的一例。
经查,江苏常州某生物公司在未取得食品药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以进口食品名义从美国购入大盐湖水成品及原料(氯化镁)自行勾兑灌装,通过制作宣传册、组织销售人员冒充专家授课等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导致众多老年消费者受骗,社会影响恶劣。经专家鉴定,该产品不具备其宣传的功效,长期或高浓度服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造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甚至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安徽的何某、罗某成立合肥益天颐添商贸有限公司,采取免费让老人年体验红光治疗服务再推销保健品的方式经营。何某以某基金会总监身份担任年会讲师,低价采购保健品并将其包装成价格昂贵的“一号疫苗”,号称可以有效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只要缴纳5000元诚意金就能免费领取两盒。在他们巧舌如簧的鼓吹下,56名老年人共计被骗62万余元。
部分老年人子女报警后,涉案人员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裁定,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严惩。
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是什么原因导致保健品坑老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多位专家和实务部门有关人士将问题的根源归于两个方面:骗子抓住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利用他们对产品认知能力有限的弱点,花样翻新虚假宣传诱其上钩;同时,他们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以口头方式诱惑,不留痕迹和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看到身边不断有老友离世就会更加在意健康问题,但他们对保健品优劣识别能力不强,容易被坑。”燕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闫静怡分析说,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这种心理,通过免费体检、“专家”义诊、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他们参与,逐步取得信任,再假借旅游名义组织老年人出游,以便远离其家人干涉,进一步博取信任后顺利推销保健品;有的不法分子在人员聚集场所或酒店、商用办公楼请“消费者”证明保健品疗效之好,请“知名”专家上升到理论高度打消老年人顾虑,反复洗脑诱骗老年人一步步踏入圈套;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打感情牌,深入了解老人是否丧偶、子女在不在身边等情况,先“热心帮助”赢得信任,再推销保健品掏空老人钱财。
“一些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们会给老年人买菜做饭、陪聊天,许多老年人因为人情难拒而妥协,买了他们推销的保健品。”多地一线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忠伟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失去社会管理和家庭的呵护,不法分子往往乘虚而入。然而,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时,如何合理合法地取证是一大难题。”
何忠伟的结论来自于湘阴县政协委员张淼一份有关保健品坑老问题的提案。湘阴县检察院曾专门组成专案组进行调查,经过大量走访后发现,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人非常警惕,阻止陌生人进入宣传现场,而且会用唱红歌、看视频等形式逃避检查;老年人被蛊惑后不愿配合调查取证,甚至还认可过期保健品的疗效和功能,造成专案组无法取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研究相关案件后认为,很多销售人员把保健的功效恶意夸大为疗效,甚至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推销,他们通过“会销”模式或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口头方式进行宣传,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口头宣传的东西很难定性,就算去现场他们也不会跟我们说对老年人说的那套话,也没有录音视频证据,查处真的很难。”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无奈地对记者说。
综合治理堵塞漏洞
如何避免保健品坑老的骗局发生?受访的法律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士给出自己的建议。
刘俊海认为,首先应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管。保健品骗局中的更多问题由虚假宣传引发,要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的虚假宣传问题,就需要监管部门出快手、下重拳。
“其次应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让老年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认识、理性选择保健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认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不要选择未注册公司的产品。”刘俊海说。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之前要仔细查看生产企业及经营者经营资质、产品合格证等是否齐全,认真了解使用说明及保健功效、适宜人群等关键内容。如果商家存在误导消费者、夸大产品疗效等虚假宣传行为,要保留视听资料等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老年人缺乏温暖,子女若经常陪伴,打‘亲情牌’卖保健品就不易见效。”刘俊海说,子女应该更加关心老年人,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提醒他们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信所谓的疗效。
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课题。
“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上门推销,而医疗机构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闫静怡建议,如果家庭医生能够到老年人家中服务,非法保健品销售人员能钻的空子就会少很多。
刘俊海告诉记者,全国“一盘棋”的高压监管态势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但根除保健品乱象关键在于持续发力,打好“持久战”,防止问题死灰复燃。
“要探索推进食品药品领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认为,可以通过让违法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加大违法成本,从而震慑和警示潜在的制假售假违法者。
来源:法治日报
原标题:《保健品坑老为何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