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谢毓元院士昨在沪逝世

小布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谢毓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7日11时0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谢毓元院士始终以科技报国为己任,他曾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卓越成就。

半个世纪与瓶瓶罐罐打交道

在谢毓元院士著作的《我的科学生涯》中,他这样写道:“出身在书香门第的我,少年时代沉浸在《论语》《资治通鉴》等经史子集中,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会和瓶瓶罐罐的药物打交道。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开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走过大半辈子,我最深的感受是,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扪心自问,才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谢毓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有很多藏书,他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中国文学或者历史是他最想读的专业。但在父亲“只有读数理化才有出路”的思想下,谢毓元在两个哥哥选择学医和学物理后,选择了化学。没想到,对化学起初毫无兴趣的谢毓元,却在日后的学习中迷上了它。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不久,即来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始了半个世纪与瓶瓶罐罐打交道的生涯。

曾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谢毓元1951年2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时为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至离休,其间曾担任该所第三任所长。

入所初期,谢毓元主要跟随赵承嘏先生从事中草药的提取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其中1953年完成的普鲁卡因合成工艺在1965年获中国科学院推广奖。

1953年,为解决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酒石酸锑钾毒性问题,他和丁光生、梁猷毅等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对砷、铅、铜等重金属中毒后的解毒有极好的效果,该药在抢救砒霜中毒事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无数中毒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1992年该药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作为小儿铅中毒治疗药物,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一生药海求索 以自身辛勤造福社会

1961年留学归国后,他将研究重心转至天然产物化学,先后完成了灰黄霉素的全合成、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及全合成、甘草查尔酮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等。其中,莲心碱及甘草查尔酮的研究作为“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分的发现”成果的组成部分,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66年,他接受国家任务,从事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他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239、钍-234、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于1980年获国防技术重大成果三等奖,同时还实现了价格昂贵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该药被纳入197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他的另一个首创放射性核素锶-90促排药物“酰膦钙钠”,于1983年被卫生部授予甲级成果奖(一等奖)。

之后,国家科研任务发生改变,谢毓元先生着力于将螯合剂研究应用于民用,先后进行了放射性核燃料铀的促排药物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均有良好的发现,他发明的“双酚氨酸”至今依然是放射性铀促排效果最好的化合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1995年产值达到一千万元。

科研工作的累累硕果,验证了谢毓元先生“为学之道,贵在勤奋;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戒骄戒躁,求博求深;锲而不舍,终能有成 ”的座右铭。

谢毓元院士一生药海求索、毕生奋斗,淡泊名利、大气谦和,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崇尚科学的大家风范和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无私奉献精神,将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药物所人和药学科技工作者为我国原创新药事业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文字:杨珍莹

原标题:《他曾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谢毓元院士昨在沪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