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离开美国……交叉着的思绪缠绕着我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最后总是被我的内心的一个向往所吞没——我正在走向一个光明的中国。”
——沈善炯
昨天(3月26日)22时10分,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沈善炯院士是九三学社上海组织最年长的院士,他一生淡泊名利、豁达仁厚,是我们敬仰的老前辈,更是一位爱国科学家。
1950年,他毅然辞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聘约,历经种种磨难回到中国。这段交织着屈辱和希望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爱国成为了他最鲜明的人生底色。但九三学社市委领导每次看望他时,他却总说“我没对国家做什么贡献……”
今日,让我们通过文字,怀念他,记住他!
沈院士,一路走好!
1950年8月,从美国出发的“威尔逊总统号”上,沈善炯和钱学森、赵忠尧、邓稼先、涂光炽、罗时钧、鲍立奎等100多位留美著名学者一起,踏上回国之路。这是中国留学生大举回国的第二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
沈善炯等乘坐的威尔逊总统号
然而,这次的归国航程,却是困难重重……
“威尔逊总统号”即将启程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突然上船搜查,把钱学森强行押解下船。
轮船中途停靠日本横滨时,美军又上船押走了赵忠尧、罗时钧和沈善炯。
在“威尔逊总统号”上的众多归国留学生
“一个穿军装的美国人宣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横滨的官员……强迫我到厕所间脱去衣服,让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随身行李中的实验记录、打印抄本及一些菌株和试剂悉数扣留……我们又被送到中野的美军第八陆军监狱……强行剃掉了头发,换上犯人服,被分别关在漆黑的牢房里……”沈善炯回忆说。他们被关进美军监狱的消息披露后,引起美国科学界和国际舆论强烈关注。
“第三天,台湾驻日本的国民党官员来了,说只要我们考虑去台湾或回美国工作,就营救我们出狱。我们三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的家人在大陆等我们回去,我们决心回大陆,没有其他的想法’……后来,‘中国驻日代表团’秘书长陈延炯又劝我们去台湾,并拿出一份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邀请我们三人任台湾大学教授的电报,我们都婉言谢绝。”
十万火急中,新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钱三强也请他的老师、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出面,谴责美国的无理行径。纠缠两个多月,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才获释,经香港返回中国。
“翌日晨,我们乘火车经九龙抵深圳,通过罗湖桥时,心情十分激动,历经艰难,我们终于抵达自己的祖国了!”
1951年11月上旬在国民党驻日代表团院内,左起: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
后来,沈善炯回忆说:“在留学异国的年代,我的老师哈洛威常常提醒我:‘沈,中国需要你!’我感谢他把对我的希望和我的祖国联系在一起。童年时的梦,老师的教诲,使我明白一句名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其祖国’的真谛。这是我努力求知,希望能报效国家的志向的源泉,也是我突破万难,回到祖国的动力。”
沈善炯院士生平
1917年4月13日,沈善炯先生出生于江苏吴江。
1942年7月,他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理学院生物系,8月至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研究助教,1944年9月至华中大学理学院任讲师,1945年9月至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9月至北京大学理学院任研究助教。
1948年1月,沈善炯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9月,他听从祖国召唤,回国途中在日本被扣留。
1951年11月,他到浙江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副教授,1952年转到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任副研究员。
1960年,沈善炯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6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并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后任研究员、副所长。
1980年,沈善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沈善炯于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他受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协助筹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并任荣誉教授。
1977年至1988年,沈善炯分别担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常委。曾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化学会理事等职。
沈善炯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对于金霉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对我国的抗生素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对于大肠杆菌和链霉菌的生化研究中,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和生产上都有重要价值。
20世纪70年代起,沈善炯利用肺炎克氏杆菌,研究自生固氮细菌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节的一系列遗传学问题。在固氮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节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系统阐明了固氮基因受氧、铵和温度的调节均通过固氮正调节基因nifA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双层次调节学说。这个学说已被证实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些工作引起国际分子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固氮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最出色的成就之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沈善炯的实验室开展根瘤菌共生固氮的遗传学工作,探索共生固氮菌与宿主植物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关系。对于结瘤基因和共生固氮基因的表达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发现,多次受邀在国际生物固氮会议和国际遗传学会上做报告,对国内生物固氮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沈善炯在固氮遗传研究工作中的成就为国际所公认。他的贡献不限于生物固氮,同时为奠定中国近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遗传学在中国曾受困扰达20多年,他和他的学生经艰苦奋斗,从研究固氮基因的结构与调节着手,首先开展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其在固氮研究领域的第一篇论文即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他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美国南加州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协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曾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沈善炯先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大量的心血,他在赴美留学期间,响应祖国召唤,不顾阻扰,毅然归国,将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的科学事业中。他一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严谨治学,提携后辈,远见卓识的科学大家风范和为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耕耘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往 期 回 顾
● 他们心中,祖国之地 就是光明
● 他们点亮了科学的灯火,我们翻开了他们的故事
参考:熊卫民《沈善炯自述》、文汇报
原标题:《与您告别,我们最年长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