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贵州 | 大方漆器

大 方 漆 器

大方漆器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品,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位列其中;2013年1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漆器之乡”荣誉称号。

割漆人从漆树上取漆

大方县漆树栽培已有1000多年历史,“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是对大方生漆质地优良的生动写照。大方县出产的生漆漆酚含量达70%以上,具有燥性强,膝膜光洁和耐磨、耐温、耐腐等特点。

年轻一代工匠在给漆器作品上漆

据史料记载,大方漆器制作始于东汉,明朝洪武年间,大方县形成了一套以皮胎漆器为主的漆器制作工艺,成为了地方特色产品,并开始向朝廷进贡。清代,《乾隆通志》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家庭漆器制作作坊遍及县城大街小巷,从业者达千人之众。清光绪年间,大方漆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开始向手工业工场发展。

大方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高光友在给漆器作品上色

大方漆器制作工艺独特,工艺流程繁杂,主要有制漆、胎胚、灰底、漆地、罩面、装饰五大工艺,一件漆器须经50多道工序、80多个生产环节才得以完成。工序中比较复杂的是装饰,装饰的技法有上百种,总体上可分为浮花、平花、暗花三个类型。明末清初,大方皮胎漆器以其独特的地方色彩,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四川推光雕、甘肃填彩等漆器齐名。

制作完毕的精美漆器

大方漆器造型古朴雅致,表面绘有金花、影花、龙凤、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装饰多写实与夸张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除保留隐花、明花、退光等传统手法外,还新发展了明光、印漆、台花、金花、银刻、五彩嵌花等品种。

大方漆器用作食具,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耐酸碱、不褪色;作为家庭陈设品装饰书斋、客厅,可增添其古色古香的雅致。

从20世纪50年代起,大方漆器就开始畅销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图说贵州”专题稿件征集活动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多彩贵州网联合举办,征稿详情请点击此处

内容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图文:/吴学毅(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原标题:《图说贵州 | 大方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