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董必武南湖题诗丨红色印记第②集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瞿弦和。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

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时亲笔所题的一首七言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短短二十八个字,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场景,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

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的董必武题诗

这首诗作的手稿现在收藏在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它是用毛笔题写在一幅长120厘米,宽65.5厘米的宣纸上的,因为是1964年所写,现在看上去已经微微泛黄。但从右到左用行书书写的这四句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闪耀着革命的光辉。每每读起这些诗句,总能让人回想到1921年夏天,嘉兴南湖上的那艘红船。

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的红船等比例模型

这一天,看起来跟往日没有什么不同。浙江嘉兴的狮子汇渡口停靠了一艘看似普通的游船,一拨客人陆续登上了船。

游船慢慢摇动,穿桥过河,到了嘉兴南湖。船在湖里转了一圈,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就停下了。盛夏的南湖,荷花盛开,翠柳拂堤。但船舱内的客人们却无心欣赏这如画的美景,因为他们正在商议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电影《建党伟业》片段:

“同志们,现在到了最重要的时刻,讨论最后一项议题,选举党的中央机构,根据民主原则,我们将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成员……”

历史的宏大画卷,常在不经意间开篇。嘉兴南湖游船上的会议,其实是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此前,出席一大的代表们已经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了6次会议,但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租界巡捕的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临时改在了嘉兴南湖的这艘游船上。

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中共一大代表图片

就在这条小小的游船内,一大代表们审议通过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并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电影《建党伟业》片段:

“同志们,我想朗读一段《共产党宣言》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的目的就要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够达到。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其实,当年通过的党纲只有15条,每一条字数都不长,一共不足1000字。但条条都字斟句酌,力透纸背。

电视剧《中国1921》片段:

“刚才,各位讨论的内容我基本赞同,至于第八条所说的,有8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我持不同意见。我以为,在建党初期8名太多,建议改为5名……”

建立地方委员会,党员应是5名还是8名,这样看似细节的讨论,充分证明了我党在创建初期的担当。讨论纲领和决议草案时,代表们既有一致的认识,又有激烈的争论。比如围绕着对孙中山先生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是军阀,而有人则认为应该和他合作。后来代表们在讨论中逐步形成了共识,孙中山先生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中共一大代表群体雕像

南湖革命纪念馆史料展陈部主任陈莉说,董必武同志是唯一一位重访南湖的一大代表,据他回忆,当时党纲的通过,并不容易。

“他说:‘当时有的时候争吵还是比较激烈的,像《(中国)共产党宣言》,有提到但是没有通过。’很多的一些观点,当时争论还是比较激烈的。”

正是这份起初仅15条的党纲,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雏形,特别是在组织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入党须由党员介绍、候补党员经过一定考察期限才能被接收等规范,时至今日仍然为我党所沿用,是9000多万中共党员需要履行的入党程序。

四月的江南,烟雨朦朦,春雨淅淅沥沥,时下时停。78岁的董必武同志再回南湖,这一次,距离他1921年的到访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当年南湖一别,代表们步履匆匆,把革命的火种燃遍祖国山河每一寸土地。从此,星火燎原,梦想起航,转眼已近半个世纪,日月换新天。

董必武同志缓缓登上了烟雨楼,欣赏着当年无心观看的湖波浩渺,之后踏上了重新仿造的中共一大纪念船。他仔细地察看船的外形、内舱以及陈列布置,连连肯定道,这条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那一刻,他仿佛再次看到了1921年那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青年,是如何以思想引爆惊雷,揭开最波澜壮阔的建党伟业。

南湖革命纪念馆史料展陈部主任 陈莉:当时参观的时候董老其实很仔细的,就说:“我们去看一下红船”。那个时候董老有78岁了,满头的银发,但是精神很好。当时(他)拄着拐杖到了红船边,他说:“这个船我认为造得是对的,是成功的”。那么他看了以后其实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

南湖革命纪念馆中收藏的董必武题诗所用笔砚

激动的董老,在参观完之后仍然心绪难平,当即挥毫题写了这首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语言朴实无华,情感却深沉凝重。1921年的中国,正遭遇深重的民族危机。风雨如晦、暗夜如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才迎来了今天的光明。而南湖上的红船,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领航者们,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南湖革命纪念馆史料展陈部主任 陈莉:他这首诗里就明确提出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诞生共党庆工农”就是为了工农,就为了人民大众嘛,这个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且初心和使命一直没有改变。

现在,走在南湖岸边就能看到红船静静地停靠在湖面,在船的东面临水处,建了一座纪念亭,董老的这首诗镌刻成碑,立于亭中。这座亭也被命名为“访踪亭”。寓意着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红船故事代代传颂。

南湖革命纪念馆 访踪亭

初心化力,使命在肩。一百年来,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了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李怡婷:我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李怡婷,出生于1991年。很幸运作为讲解员的我,能在南湖畔、在访踪亭边接纳五湖四海的来客,和大家介绍董老诗碑,与大家一起触摸历史,一起忆初心、找初心、悟初心。我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我愿意在这儿把党的历史和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相关推荐

原标题:《讲述董必武南湖题诗丨红色印记第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