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粤北】仁化双峰寨保卫战旧址:视死如归感天地 百年老寨铸丰碑

穿过热闹的仁化县石塘镇街,远远地,记者就看到了外观高大雄伟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寨堡,这就是位于石塘村的双峰寨。在双峰寨斜对面,一座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立于此,旁边一架陈旧的歼六战斗机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双峰寨原名荣阳寨,俗称石塘寨,后取“双峰保障”之意,称为“双峰寨”,沿用至今。驻足寨子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青砖石灰砌成的长方形古建筑,四周环水护寨,甚为雄伟壮观。真正让这座寨子闻名遐迩的却是一场被誉为“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的双峰寨保卫战,这场战斗表现了革命者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在北江暴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视死如归感天地 百年老寨铸丰碑

——探访仁化双峰寨保卫战旧址

历史变迁:

百年老寨传承红色基因

双峰寨红色文化讲解员黄少云向记者介绍,双峰寨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花费白银3万两。双峰寨呈长方形,青砖建筑,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9042平方米(包括护城壕),有1个主楼和4个炮楼。寨堡另设一个正门,共两重,第一重大门用粗大樟木特制而成,门楣上方书有“双峰保障”;第二重大门的结构与第一重大门相似,门上方刻“保安门”。

双峰寨俯瞰图。

“双峰寨四周均设护城壕,原可通过吊桥进寨。大革命时期,双峰寨是石塘乡农会的办公地点,是农民运动的红色战斗堡垒,是石塘古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筑之一。”黄少云说,新中国成立前的双峰寨因战争的创伤和长年风雨侵蚀,上下走廊全部倒塌,五个楼角均破烂不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经过多次修缮,目前重新建成护城桥和90多米长的护城栏以及修建260多米的寨内跑马栏,对护城河的淤泥、杂草进行了清理。

位于仁化石塘村,由青砖石灰砌成的长方形古堡,四周环水护寨,高大雄伟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双峰寨。

“每逢节假日或重大革命纪念活动日,都有大量党员干部群众来此参观和瞻仰。”黄少云说,如今双峰寨的红色基因将继续传承下去。双峰寨于197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成功申报为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和韶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

峥嵘岁月:

农军坚守“红色堡垒”八个月

“1928年3月12日,中共仁化县委、县革委撤出华阳寨后,兵分两路,其中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第四营和第一营部分指导员率领石塘军民镇守双峰寨,打响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黄少云说,当时,国民党纠集当地警队、民团、土匪等反动武装以几倍我军的优势兵力围攻双峰寨。国民党千方百计破寨,多次用大炮轰击都不能攻破,挖塘断水、火烧寨墙亦不得逞,又用飞机多次进行轰炸。

透过寨墙上的炮眼往外望去,古今相望相守,竟如此地水乳交融。

寨内700多军民在李载基、黄梅林等的领导和指挥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坚持8个月之久,但因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于是在一个深夜组织三路突围,只有一路突围成功。双峰寨遂被国民党军攻破。双峰寨保卫战毙敌100多人,守寨军民牺牲400多人,在广东农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誉为“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栩栩如生的铜像和壁画、循序渐进的精彩展板和电子屏、炸弹手枪……行走在寨内,看着这些巧妙设立在不同区域的展陈元素,那些战斗、疗伤、寨内生活等场景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眼前。

栩栩如生的铜像和壁画。

记者爬上寨墙二楼,小心翼翼地走在窄窄的楼梯过道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透过寨墙上大大小小的炮眼往外望去,古今相望相守,竟如此地水乳交融。当年城寨的建造者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寨子有段如此悲壮的革命斗争,后人可能也永远无法体会700多军民被围困寨中缺水缺粮8个月的日夜艰辛,但双峰寨中的峥嵘岁月一定会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

忠烈后人:

先辈伟绩激励继续前行

近日,记者见到了双峰寨保卫战主要领导人李载基的83岁儿子李明坤。“父亲的音容笑貌已经模糊了,但关于他的一些事情还是能记在心里。”李明坤说,父亲经常教他读《百家姓》《三字经》,成了他文化的启蒙老师。

李载基在双峰寨保卫战后,辗转到江西等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47年春,李载基不惧国民党的反动行径,毅然回到石塘,受聘于当地小学当教师,继续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斗争。

“你看,父亲就是在这堵墙下被国民党军队抓走的。”李明坤指着房子的一段围墙对记者说起父亲被捕的情形,仿佛历历在目。李明坤说,父亲经过战火的洗礼,此前也曾逃脱过敌人的一次追捕,但第二次被村里的地主出卖,被抓到仁化县城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父亲牺牲时我只有八九岁,虽然小,但当时的情形还记得很清楚。”

李载基家可谓是满门忠烈。李载基1897年出生于仁化县石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二。李载基的全家都参加了革命,连同他一共有七名烈士:父亲、长兄、妻子、大嫂等分别是石塘乡农民协会会员、农民自卫军战士、赤卫队员,在保卫石塘寨战斗中英勇牺牲。弟弟李翠基1930年在韶关开展党的工作时被捕,英勇就义。另一个弟弟李立基参加红军,长征北上后杳无音讯。

“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一笔抚恤金,生活过得还不错。”李明坤说,政府对他这个烈士后代非常照顾,经常有人来嘘寒问暖。李明坤的孙子现在也在村里办了一家米酒作坊,生意做得还不错。“父辈的丰功伟绩,是我们这些后人前进的动力,我常常激励子孙们,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建设美丽新仁化。”

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韶关日报社联合出品

总策划:李晓林、黄勤昌、林伟新

总统筹:毕式明、杨维国、张小卫

执行统筹:沈明礼、黄乐、邓小敏、李赟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仲超 黄河 通讯员 邵文

图片: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珍

原标题:《【烽火粤北】仁化双峰寨保卫战旧址:视死如归感天地 百年老寨铸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