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一个去过崂山太清宫的人,
都听说过“花神”的传说,
接下来,
快来一睹“花神”的芳容吧~
相传蒲松龄笔下的那棵“绛雪”,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移植而来,但这棵“绛雪”在十几年前枯萎了,后来太清宫道士又将三皇殿庭院内的一棵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耐冬取名为“绛雪”,也就是现在游客们看到的那棵。
耐冬是山东人对山茶花的称呼,茶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但它的缺点是不耐寒,大多生长于南方。而耐冬作为山茶花的一种,特别耐低温,是唯一一种能在温带生长的山茶科的植物。
崂山耐冬是山茶花这一物种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分布最典型的北方代表,它的花期从12月一直到次年5月,隆冬时节也迎风怒放。
耐冬花是单层花瓣,多为五朵花瓣呈现出大喇叭形状,花的个头大,颜色鲜艳,又耐严寒,是北方地区原产的唯一一种能在冬天开花的花卉,所以青岛人很喜欢它的这种性格,1988年3月8日,耐冬正式被确定为青岛市的市花。
目前青岛的野生耐冬主要分布生长在长门岩岛,但要说人工栽培的耐冬,主要还是分布在崂山。
崂山很早就开始移栽耐冬,崂山上道观多,而道教崇尚自然,所以道士们在道观内及附近栽植了很多耐冬。像山上的明霞洞、太清宫、上清宫等至今还有很多树龄大的耐冬古树。
明霞洞耐冬,树龄四百余年
太清宫的“绛雪”,树龄超五百年
太清宫白耐冬,树龄400余年(这也是太清空唯一一棵无花蕊白耐冬)
原标题:《青岛·遇见|来太清宫,一睹“花神”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