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中国社会成长的3·15晚会​|锐观察

原创 孙浩天 企观锐角度

作者:孙浩天

责任编辑:仲雅

今天(3月15日)20点整,央视3·15晚会如期到来。

这是3·15晚会陪伴我们、陪伴中国社会的第31年。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举办了第一届3·15晚会。

对于我们来说,3·15不是普通的数字、寻常的日期,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符号和代名词。

正是由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3·15晚会的存在,正义的阳光才得以照进市场环境中的阴暗角落,撕开那掩盖铜臭味的光鲜包装。

不过,这个时代变化如此之快,步入“而立之年”的3·15晚会,身上承担的责任似乎越来越重,被压得有些“疲惫”。

如何重新找回渐行渐远的观众,如何再现昔日百姓信任的辉煌,也算是3·15晚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01 晚会主题之变

从农村消费到诚信、健康消费,从尊严消费再到新消费、放心消费,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提出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的确定,取决于当年和上年度经济发展大势、消费趋势、消费水平等指标因素。

今年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这显然是考虑到了疫情未完全消失的当下,如何让人们有信心、有品质地消费这一重要因素。

虽然,3·15晚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引领,但是,核心的主题却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维护消费者权益。

尽管近几年3·15晚会的影响力在一点点流失,但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发现消费领域新问题、助力法治体系完善和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它的位置依旧不可撼动。

02 曝光问题之变

经济社会的变化,会不断带来新的消费问题。每年的3·15晚会上,曝光的问题也在不断改变,人们对消费权益的认知不断被更新。

30年来,小到地方小企业,大到市值超万亿元的大企业甚至国际知名公司,都曾被3·15晚会无情曝光。

近10年,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中,一些变化也是明显的,从最初主要针对某个品牌的产品进行曝光,逐渐转变为对某一类产品,甚至对某一个行业的违法乱象进行揭露。

这种变化,也说明社会上的陷阱是批量出现的。

从产品质量到消费侵权,从虚假宣传到售后服务,这些被曝光的问题不仅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比如医药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晚会曝光问题的重点),还涉及社会中的新兴消费,比如网贷、外卖、信息泄露等新问题。

晚会关注的范围逐渐扩大,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

除了揭露行业“黑幕”、肃清市场乱象,3·15晚会曝光的目的更是为了捍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良好的市场风气蔚然成风。

03 经济社会之变

与中国社会共同成长,3·15晚会的变迁,也折射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更迭。

30年里,我国市场环境波浪前行,大众消费维权也与时俱进,时变时新。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商品短缺的情况大为改观,但人们承受着假冒伪劣商品所带来的痛苦,“劣币驱逐良币”是对当时市场环境常见的形容。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唤醒消费者的维权意识,3·15晚会应运而生。

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不仅能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也开始追求消费的品质和生活的乐趣。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变——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是总体趋势。

2020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关键时刻,消费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乘风而来。

04 时代在变,初心不可变

曾有媒体称:“老百姓最爱看的是春节晚会,老百姓最想看的是3·15晚会。”此言不虚。荧屏上的3·15晚会,在百姓心中一直有着极高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是亿万观众心目中的“维权圣地”。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的经济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也发生了沧桑巨变。可以想象,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层出不穷的消费问题时,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确实不足为奇。

一位业内资深编导曾失望地说:“曾经一度,我们在3.15晚会上看到了正义、勇敢与责任,可以说3.15晚会是消费者维权的一座里程碑。如今,晚会的标签意义被增强,所附加的商业性被放大,而建立商业诚信、呼唤法制维权的初衷却被淡化。”

诚哉斯言!

若是失去了“为民请命”初心,纵然有绚丽的聚光灯,种种光彩也会淡去。

我们,依旧期待“那个既能拍苍蝇、又敢打老虎的消费界的‘包青天’”!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时代在变,初心不能变。

原标题:《陪伴中国社会成长的3·15晚会​|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