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南7.5公里月亮山麓的茫茫林海中,共辖3个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户数450余户,人口2200余人。苗寨村民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获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被称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沙系侗语地名,“岜”译成汉语是芭芒草多,“沙”是杉树多的意思,后人将“杉”写成近音字“沙”,因建村时这里芭芒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
岜沙三个自然村寨中,大寨因人户多,故名大寨。大寨地处月亮山支脉猫当山主峰东端,住苗族。小寨因比大寨小,故名,又因王姓居多,也叫王家寨,住苗族。第三个寨子名宰张,位于岜沙大寨东北面约1.5公里,地处林区,亦住苗族。宰张是岜沙村苗族先民最先定居地。每年芦笙节期间,各寨芦笙队在祖母石处集中时,必须由宰张芦笙队先进入坪子,其他各寨芦笙队方能进入。
传说岜沙苗族先民祖居地是江西省安定郡,后因战乱向西迁徙,自数百年前岜沙先民来此分姓择地而居,刀耕火种以来,经过代代生息繁衍,人口由初来时的20余人增加到清末民初的近800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岜沙村人口增长也较快。
岜沙地处高山大坡。由于对森林的偏爱和向大自然攫取食物的依赖,岜沙苗族长期有着维护自然的原始理念,毁林开荒被视为与族作对,因此耕地面积扩展不大,林多耕地少的格局一直得到保持。在村民的呵护与珍爱下,尽管这里通车已有20余年之久,但该村公路两旁依然浓荫蔽日,楠竹森森,古树藤缠,松风怒号。
岜沙人热爱自然,亲近森林,森林是他们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和迎宾的场所。当客人入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口吹起芦笙,端着米酒,鸣放火枪、铁炮欢迎。然后到村后林中芦笙坪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并跳起芦笙舞。在这里,岜沙儿女呼吸着自然的新鲜空气,展示着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协调。
宁静的苗寨。
迎客表演。
苗寨芦笙队。
镰刀剃头。
持枪的男人们。
持枪男孩。
神秘的枪手。
滚姓家规。
本期图文:徐功秀
从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图说贵州”专题稿件征集活动
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多彩贵州网
联合举办,
原标题:《图说贵州 | “枪手部落”——岜沙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