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
“柘林滚灯”
作为家喻户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是大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也是柘林镇
文化传承的核心体现
上下翻飞的滚灯艺术令世人惊叹
而作为其技艺载体的滚灯
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今天
小编特别前往拜访了家住
柘林镇兴园村的蔡忠贤老师
了解滚灯独特的制扎技艺
蔡忠贤1998年起师从张仙生,学习制扎滚灯已有20余年,用当地话来说,样貌十分“后生”(年轻),却是真真正正的"老法师"。
蔡忠贤:“做滚灯要用6-8年的老毛竹,还要在腊月里砍下,这时候的毛竹水份少、肉厚,做出的滚灯不仅弹性足,而且结实耐用。”
青翠挺拔的安吉毛竹
蔡忠贤的这批毛竹产自浙江安吉,每当要制作滚灯时,他都会前往各大竹行搜罗自己心仪的竹子,虽然每次只会挑选几根,但为了保证滚灯的品质,蔡忠贤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选材这道关卡上。
不同规格的滚灯登台献艺
常见的滚灯有大中小三种规格,从直径最小的32公分到最大的120公分,编扎方法都是相同的。蔡师傅说,他手中做过的最大滚灯为150公分,重12公斤,想舞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
蔡忠贤:“滚灯圆不圆,要看毛竹削得好不好,厚薄均匀的毛竹围成的圆是很完整的,做出的滚灯也规整。”
一刀刀的修整,让毛竹蜕变成了滚灯的“枝干”,空气中也扬起了阵阵竹香。
滚灯均用十二根毛竹片制扎而成。
先取2根削好的毛竹片条弯成2个大小一样的圆,用铅丝固定。
再取5根毛竹片条穿插成五角星的形状。
将竹片竖起,再编入5根竹片并把已制作好的两个圆环穿插嵌套在竖起的竹片两侧。
用铅丝固定后,敲打修整成型。
通过弯折、编扎的滚灯极具韧劲,高抛落地后能轻易弹起。
一个中滚灯,从切削竹片到滚灯成型,看似简单,却花费了蔡忠贤近半天的功夫。蔡忠贤表示,如果要制作一个大滚灯,就需要两个年轻力壮的成年人,用一天的功夫才能完成一个。
滚灯市级传承人 王正荣:“我们现在也在探索滚灯本体形势上的创新,除了常规滚灯外,还有'水流星'、'冷焰火滚灯'、'速拆滚灯'等多种样式,适用于不同的表演”。
王正荣表示,滚灯制作是滚灯传承的重要一环,现在能够制作滚灯的匠人已经不多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年青人能够学习、参与到这一门技艺的传承当中,让滚灯这一艺术瑰宝能够历久弥新。
撰稿:石俊 平婧雯(柘林镇)
审稿:杨亮 杨珺 陆健
原标题:《“韧劲”与“竹香”,带您领略一只滚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