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关于中国最早从事纪录片教学的实践者,中国纪录片运动的积极推动人-司徒兆敦的人物纪录片,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在香港授课、寻根的过程,也在一些珍贵和原始的影像中,见证时代的许多注脚。
对于所有纪录片的爱好者来说,这部纪录片是有趣的、充满生机的,它让我们看到记录的魅力,也回忆起我们每个人和纪录片一见钟情、初次恋爱的感觉。
中国 / 2006 / 95分钟
类型 | 纪录片
导演 | 魏时煜
普通话对白 中英文字幕
共阅计划14期|《记录之旅:原始档案》
策划撰文:Sunny
2002年,魏时煜作为一个懵懂的新手老师,刚刚来到香港教书。而作为中国最早教授纪录片专业课的教师司徒兆敦,则在北京电影学院深受学生的欢迎。
次年,司徒兆敦应邀来到魏时煜所任教的香港城市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于是不知不觉中,一趟纪录之旅便这样开启了。这也成为了魏时煜制作的第一部纪录长片《记录之旅:原始档案》(A Piece of Heaven: Primary Documents)。
司徒兆敦无疑是值得被记录的。作为创办北京电影学院纪录片课程的元老,他是中国新纪录片的教父级人物。享誉国际的“第五代”导演,例如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彭小莲等导演系78班的学生读书时,司徒是他们的班主任,却谦虚地说没有能教他们什么,只是共同看片。
作为纪录片师者,他毫无保留地、热情地教导很多青年导演、学生创作纪录片,杨荔钠、张经纬等无数人都得到过他的指点和鼓励。
“纪录片所记录的东西,常常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就是价值”,记录片伊始,司徒兆敦在香港城市大学授课,他以中国电影先驱之一黎民伟拍摄的孙中山为例,介绍纪录片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作为师者的司徒兆敦是如何启蒙学生的,但同时,他更像一个朋友,和学生对话,激发他们对日常的思考。
当然,影片并没有局限在司徒兆敦“教师”这一个身份上。在这趟纪录之旅里面,魏时煜以司徒兆敦为核心,延伸到了他周围的人。电影人父亲司徒慧敏、雕塑家弟弟司徒兆光、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和他的妻子罗丽丹等等。在这些珍贵和原始的影像片段里,我们得以见证时代的许多注脚。
魏时煜的创作也是诚恳的。影片并不是要记录一个多么辉煌的家族史,而更多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看到一些人所秉守的信仰,也看到司徒兆敦所坚守的信念,记录为何如此重要的意义。
同时,摄影机背后魏时煜的在场性和司徒兆敦教授纪录片的过程互相映照,在举行告别派对时,司徒兆敦对着镜头说,“Louisa以后会和这个摄像机结婚的”,这些细节是生动活泼的。
纵观魏时煜的创作和研究,她一直对“越界”的人物格外感兴趣。作为导演,她的创作不仅仅探讨女性,如《古巴花旦》讲述一对异姓姐妹的舞台故事,《金门银光梦》则讲述了第一位华人女导演,她还把关注点投射整个华人文化史的脉络里,她拍胡风,拍萧红,拍曾经被主流文化史边缘化的人物;此外,她还一直在拍摄崔健。
而作为学者,魏时煜也成绩斐然,她的电影专著《东西方电影》、《霞哥传奇:跨洋电影与女性先锋》(国内版标题《灿若锦霞:第一代跨洋影人与近代中国》),文学史专注《王实味:文艺整风与思想改造》、《胡风:诗人理想与政治风暴》都获得很多好评,她还曾在2017年同时获得香港书奖和香港出版双年奖最佳出版奖。
《记录之旅:原始档案》是魏时煜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当我们先看过她后来的作品,再回头看这部片子时,我们无疑也能发现司徒兆敦如何影响她,如何引导了她对纪录片执着的爱与奉献。或许我们也能说,从这部影片,我们已经领略到她后来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而对于所有纪录片的爱好者来说,这部纪录片是有趣的、充满生机的,它让我们看到记录的魅力,也回忆起我们每个人和纪录片一见钟情、初次恋爱的感觉。
本期嘉宾
魏时煜在国外通读电影史,在香港开设的第一门通识课是东西方电影。因为课程大受欢迎,她应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之邀,2014年写成《东西方电影》一书,2016年又出增订版,成为香港大中学生深入了解电影的读物。
从2001年起,魏时煜专注于女导演和女性电影研究,2009年和北京电影学院杨远婴教授合著《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一书。
十多年来,她不断应邀在世界各地电影节、国际会议介绍华语女导演的创作,并发表英文论文和百科全书条目介绍女导演作品,在此领域成绩卓著。最近,她十几年研究女导演和女性电影的过程与成绩,甚至被长篇报道。
原标题:《《记录之旅:原始档案》:司徒兆敦的寻根与坚守|共阅计划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