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试试将一天变成28小时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是人的本性,

还是仅仅是文化强加的结果?

在科学史上,

有许多关于睡眠和时间的研究,

其中一些非常具有想象力和惊奇性。

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位系统研究睡眠的专家,被称作“现代睡眠之父”。他是 REM(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者,也因此提出了睡眠的不同阶段相关理论。甚至在他成名之前,他就对睡眠就有很多缜密的思考。比如多长时间的睡眠是最佳的,长时间不睡觉会发生什么,入睡和醒来会发生什么……但想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就必须先找到定义“睡眠”的标准。

20世纪初,脑电图的出现为许多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脑电波的成像变化使研究人员很容易识别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转换。

此外,当时的科学家知道人的体温在一天中的周期性变化。体温在睡眠时开始下降,醒来后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正是这两种极其精妙的机制让克雷特曼有机会进行实验。

当时克莱特曼已经在自己的身体上做过了不少关于睡眠的实验。他曾经强迫自己减少了180小时(大约一周)的睡眠,试图将自己24小时的作息时间调整为每天48小时。最终克莱特曼尝试了一周“白天 39 小时+晚上 9 小时”的生活,但实验并没有成功。

他策划了“两步走”的新实验:将一天压缩为21个小时,再延长到28个小时。这样,一周就可以分为八天和六天。不仅变化幅度更小,更容易适应,而且对实验者的工作和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第一步实验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克赖特曼定期测量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研究对象的体温。如果参与者的体温周期与新习惯一致,那么他们已经适应了新习惯。相反,如果仍然保持原来24小时循环的规律,就不能说实验对象已经适应了新的作息时间。

实验很快结束了,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太理想。

有一位学生到实验结束时体温变化周期已经与新的作息周期吻合。可是克莱特曼本人的体温周期却稳如泰山,还遵循着原来 24 小时的规律。其实这次的实验也有许多无法避免的外界影响因素:比如雷打不动的日出日落、白天与黑夜间的气温变化等等。

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干扰,克莱特曼在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再次尝试。猛犸洞是世界上已知最长的洞穴,已知部分长达600公里。全年都是12摄氏度,没有机会看到太阳。

克莱特曼和他的学生理查德在洞穴中整理出了一个20米宽,8米高的空间。他们在那里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盥洗架和两张床。他们以为一切都准备好了,老鼠的出现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天真。无奈之下,只好把床放在一个悬在半空中的铁架上,铁架的腿用铁桶做墙,挡住老鼠。

在这一次的山洞实验当中,两人遵循每日 28 小时,一周 6 日的作息。

每天都做好一个详细的计划,9小时睡觉,10小时工作,剩下的时间除了睡觉什么都可以做。在他们醒着的时候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在他们睡着的时候每四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两人睡觉的时间交错,互相测量)。

两人躲进暗无天日,深幽可怖的猛犸洞穴,一去就是 32 天。1938 年 7 月 6 日是两人与外界约定好的重出江湖之日。接送的专车载着两人返程,车一停下记者们就围了上来,十分关切地询问两个看起来像是野人的家伙。

第二年,克莱特曼出版了一本关于这个实验的书:《睡眠与失眠》,书中详细描述了实验结果。在这32天里,理查德只花了一周时间就适应了28小时的作息时间,体温的变化与他的新作息时间相吻合。克莱特曼比理查德大20岁,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无论他如何强迫自己,他都无法适应。他的体温仍趋向于24小时正常。我们的身体似乎有一个自动运行的内部时钟,即使在外部环境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这个时钟也是准确的。

人的规律作息可能难以被更改,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不主动更改,

它就会非常精准可靠呢?

一位地质学家偶然的经历又带给了我们新的认识。

米歇尔·希夫(Michel Siffre)当年只有 23 岁,对冷战期的太空竞赛和军武竞赛兴趣浓厚。他不止一次地想象着星际长途旅行的生活,或者生活在辐射庇护所里。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希夫受过良好的训练,经常深入洞穴。洞穴里的生活很像他一直好奇的那种生活。所以,自觉或不自觉地,他进入洞穴后就忘记了时间,尽量不让外界因素干扰他的工作。

1962年7月16日,希夫发现了一个没有阳光的黑暗洞穴。起初,他计划在山洞里呆两周左右,但他很快意识到两周时间太短了,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他的研究。因此,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扔掉了手表,像一头疲惫的野兽一样吃喝玩乐,并仔细规划好时间,一睡就是24小时。

希夫记录日子越积越多,很快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根据记录的36天出发日期应该是8月20日。然而,这个时候,实际的日期已经是9月14日了,希夫自己记录的时间比现实时间短了25天!这个结果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正常人的生理周期不应该是24小时一个周期吗?

这个巨大的问题困扰了希夫十年,他决定进行一个很长的洞穴隔离实验。他选择了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地下洞穴,开始了长达六个多月的实验。起初,希夫的作息时间保持在24小时30分钟左右。他在他的笔记中写道:我的睡眠很好!身体会选择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希夫的昼夜节律周期逐渐增加到相对稳定的26小时。但到了第六周,事情有点失控了。在现实生活中,第37天对希夫来说就是第30天。这是漫长的一天,之后又睡了15个小时。这次冲击似乎触动了一个开关,希夫的日程开始剧烈波动。虽然大部分时间仍然是26小时左右,但偶尔也有36小时甚至超过48小时的“一天”。

更令人疑惑的是,希夫竟毫无察觉地度过了这么漫长的一天。他甚至觉得48小时的一天感觉很正常。但混乱的日程安排也让希夫在与世隔绝的洞穴中越来越支离破碎。他开始感到极度空虚,想要尽快逃离这个恐怖的洞穴。

第79天,他给一位同事打电话,请求出去,结果被告知连一半时间都不到。他感到窒息,一度想过自杀,但最终因为担心父母而停止了。最终,他在这个地下洞穴里生活了205天。

希夫为科学的牺牲带来了一个新的结论:即使在没有干扰和孤立的情况下,既定的睡眠也可以逐渐被打破。实验结束后,希夫的笔记被其赞助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对士兵、潜艇员和宇航员有很大帮助。

试图弄清楚人们的生物钟是什么回事可能和登陆火星一样困难。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给了我们新的希望。三位生物学家发现控制果蝇生物钟的节律基因。该基因证实了果蝇体内存在一个真正的生物钟,如果生物钟被关闭,就会变得混乱。

作为哺乳动物,人类的生物钟要复杂得多,有太多的因素影响睡眠周期。有时它是温顺温和的,有时它是狂躁的。我们这些不能肆意妄为的人只能顺其自然,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资料来源:SME科技故事

原标题:《你想试试将一天变成28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