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古村——浦南村

浦南村在浦江县城的正南边,古时,浦南村的村民都喜欢说:“我们是大南门外人”。解放初期,曾有领导说:“守住浦江南大门,浦江人民大太平”。当时的大溪公社浦南村村名因此而来。现在到过浦南的人,只知道浦南有个半亩地农家乐和百味田园饭店,却少有人知道浦南是个千年古村落。

浦南村有千年周公文化

据《明清浦江县志两种》卷一疆域志山川篇中记载“东龙峰山……南周公山:去县十里,其状若巨人,俨坐帷幕中。盖县之向山也。西深袅山……北仙华山……”。周公山是浦江古代与仙华山齐名的名山,浦阳县衙门将周公山定为南朝山,意为浦阳县管役要崇拜周公。而此周公山是位于浦南村后徐自然村南。

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周公,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在当时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

浦南村的周公文化相当丰富。浦南村人口口相传,约公元前1019年,周公率领文武大臣来浦江巡视,一过白马王市岭,就远远看到北山巍峨高耸,南山迤逦苍翠,在绵延的南山尽头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峰吸引了周公的目光。周公一行直朝此山而行,一路考察风俗民情,了解民间疾苦,长期驻扎浦南村南山麓。当时山下一带居民较多,较为繁华,在浦南村开辟了大片荒山,做成层层梯田,教兵士自食其力。周公劈山开田遗址浦南村长方田(现浦江殡仪馆东南侧)。周公一行还在当地植树造林,修整东溪,做了许多亲民的好事。后来,浦江百姓为了纪念周公巡视浦江,爱民如子的业绩,把南山称为周公山。

今年75岁的浦南村老年协会会长魏大陆说,据已故老父亲相传,周公扎住地后成为丰安县治所在(现浦南村三元地),今三元地下面还有许多古城墙基石,70年代,浦南村民曾去挖掘运到家里造房所用。

据浦南村魏店自然村《浦阳辛山魏氏宗谱》卷之一下记载:祖宗民山位于土名周公山坟山中脉。土名周公山脚溪东边计地四斗,田土名周公山脚一亩两分五厘。其他如浦南村溪塍自然村《浦阳辛山俞氏宗谱》、浦南村后徐自然村《浦阳红岩楼氏宗谱》等都大量记载关于周公山的山、田、地土名。

笔架山坐落上洛(浦南)村南。相传发脉于南山红毛尖,是南山山脉的最高山峯;称东雷公(峯)、西雷公(峯),夹在两峯之间又是略半圆形的小山峯(恰似元宝),从北面遥望,犹如笔架。

据传说旧县衙是一处风水宝地,坐北朝南,面对笔架山。有民谣:前面笔架山,后面仙华山,东边皇阳山,西边太子山。

浦南村有千年古刹寺庙

圣昌教寺在浦江县南方五里路的骆山(现浦南村亚落自然村)东,有寺口村,北有前于水阁自然村,东前于行政村。始建于唐朝后期,旧名叫唐昌尼庵。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改为圣昌教寺。徽大观二年(1108年)更为僧寺。至正四年(1344年)寺僧绍隆助钱重修圣昌教寺(邑人方樗记)。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寺宇重新整修。咸丰十年(1860年)部分寺宇焚毁。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民国十年(1921年)失修倒塌废弃。现在寺的废墟、水井尚存。当年新昌教寺的和尚喝水的井位于现在的浦南村亚落自然村南,至今村民一直叫“和尚塘”。20世纪80年代初,为改善饮水条件,亚落村民按传说在“和尚塘”上打井。挖了一米多,下面果然是用大松木砌成的井,深约10米,南壁涌泉。

据旧志记载,圣昌教寺坐北朝南,正殿三间,厢屋十间,左右排列整齐美观,建筑面积达603平方米。大殿雄伟,屋脊上双龙抢珠,还有神仙护寺塑像,碧瓦鳞齐,耸栋飞檐,雕刻玲珑,朱红装饰。山门又高又大,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晨钟暮鼓,相映成趣。僧人在这里修身养性。殿内塑的是泥金佛像——观音、如来,两边还有许多小观音和小如来,其色彩鲜艳,神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

圣昌教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环境优美,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雷峰拥其前,江水横其后,左靠绿色田野,右边瘦涧深行,周围长松曲径,茂密交加。古时拜佛者、旅游人陆续来圣昌教寺观光游览。

当年千年古刹圣昌教寺规模宏大,香火兴盛。今已荒废,寺的废墟地(现浦南寺口自然村东),寺口村原名圣昌寺口村。

浦南村有千年历史故事

浦南村的魏、黄、俞、楼、叶五大家族,祖先们先后从各地迁入。浦南村魏店自然村的始迁祖魏宁庙是唐朝谏议大夫魏徵第十一代后裔。魏店村魏氏讳宁广公嗣延于五代天福4年(939)试中科甲,授越剡(嵊县)令尹,任满退隐于西山湖头。其三子讳沐生于北宋开宝三年(970)。随叔父讳宁庙(944—997)游学浦邑,遂卜居辛山之东为辛山魏氏始迁祖,迄今1030年。

浦南村辛山黄自然村黄氏始迁祖讳英发约于1180年从浦邑东桥迁徙十六都辛山迄今840年。

浦南村溪塍自然村俞氏讳友仁生于绍兴甲子(1144—1209)中进士,授山西佥事。世乱辞官归。徙居浦邑辛山,为溪塍始迁祖,迄今810年。

浦南村寺口派楼氏系龙石公第五代孙讳宗尧,绍圣四年(1097)创修浦阳楼氏宗谱,八月病故,葬于圣昌寺前山。长子宾兴为之守孝,三年期满,遂定居寺口,为寺口村始迁祖,迄今900年。

浦南村后徐自然村红岩(后徐)楼氏系龙石公十九世孙,行诚十讳良字伟金(1505)年,从金狮岭后山徙居。迄今500年。

浦南村叶坞自然村叶氏迪功郎讳峤,其三子讳清(1397—1463)从兰溪盘山徙居浦邑南16都梅山麓,后卜居叶坞,为辛山叶坞始迁祖,迄今600年。

除此五大家族,尚有22个客姓从各地陆续迁入,共27个姓氏。历来客姓迁居,村人待之以礼,尤其是通济桥水库移民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于全县的水利事业。浦南村人更是热情接纳,互帮互助,共建和谐家园,随着改革开放后各种民营企业的发展,外地经商,务工人员日益俱增。约有500人口长期入住,租赁村内闲置房屋,成为浦南的新村民。

有故事的地方,也许不只在名声大噪的地方,也许她还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待着你用慧眼去发现……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有着许多人文历史故事的浦南村,定能重现昔日的风采,成为游人记忆乡愁的旅游胜地。

记者|陈有林

原标题:《探访千年古村——浦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