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甘肃丨看过来!这就是全国县名最长的积石山

《导游甘肃》由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约播出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全国县名最长、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县域总面积910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县境内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维吾尔、羌、蒙古族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1%以上,其中保安族人口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全县17个乡镇,145个行政村。

积石山县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沉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从优,地貌景观奇特。被誉为“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

这里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有着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来到积石山县,就像进入了一个地质大观园。丰富多姿的山水景观和良好的生态景观将为每一个来过积石山的游客大饱眼福。古冰川遗址“石海”,保存完整、气势宏伟、情景壮观、世人罕见。黄草坪绿草如茵、黄花遍野、牛羊成群。大山庄峡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峡内群山叠翠,奇峰怪石遍布,大小瀑布跌落山谷,巨石间清泉跳动,悬崖上水幕、珠帘悬挂,自然景观十分丰富,花儿文化底蕴深厚。国家4A级景区大墩峡景区景色神奇迷人,夏季峡内山峦多姿、青翠叠嶂、鸟语花香、栈道蜿蜒,谷底清溪潺潺,山间飞瀑遍布,奇花异草充满山谷;冬季冰瀑形态各异、晶莹剔透。在大墩峡景区,既可体验多彩的保安族风情,又可领略深邃的积石山风土;既可欣赏迤逦的高原山景,又可品玩清逸的峡涧水色。是人们回归自然、体验保安族民俗文化、观赏奇特古老变质岩景观和自然生态奇观的全季节综合型度假胜地。

积石山县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流经地,黄河流经此县40多公里,犹如一条玉带穿梭在高山石林之间。黄河沿线有雄奇、状美的炳灵石林,规模成群的丹霞地貌,湖光山色,风光如画。晋成公绥《黄河赋》有:“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明李玑《题积石》有:“地险天成第一关,嶷然积石出群山”的壮言。是旅游者、摄影家、探险者向往、留恋的地方。

“积石”两字,是一个古老和颇具文化底蕴的地名。积石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县境内文化遗址多,广泛分布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内涵丰富。已探明的具有考古价值的古文化遗址有17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就有:“导河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的记载,《史记·夏本纪》《水经注》《山海经》《括地志》《太平御览》《集解》《汉书》等史籍都有积石山或大禹导河积石的记载。积石雄关、临津古渡曾是丝绸之路南道(青海道)之要津,是唐蕃古道上最重要的古渡口,唐设积石军、金、元设积石州,明设积石关,临津古渡也叫黄河上渡、官亭渡、积石渡。贞观年间,一代名将李靖北伐匈奴,带领大唐将领,在这收关,到了明初,朱元璋一统南方后,特命大将邓愈在此地把关。临津古渡历来是吏者、军队、商队取道的地方,隋炀帝为消灭突厥和吐谷浑,带40万大军御驾亲征,渡过此关,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经过这里,东晋高僧法显、南宋高僧法勇、北魏时丘惠生及宋云,唐高僧道宣取道于此,1949年,王震将军率领62军从此渡过黄河,挺进青海。

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并被国家邮电部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

保安族为积石山县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族口头文学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与新疆的“英吉莎小刀”、云南的“阿昌刀”齐名天下,保安腰刀的煅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安族服饰风格突出,饮食极具民族风味;保安族民居建筑艺术别具一格;手抓羊肉、油炸食品等各种特色饮食色香味齐全、风味独特。保安族的节日民俗、民族服饰、饮食习惯、歌舞、宗教文化和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为世人展示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慕名前来饱览保安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积石山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旅游业向全域、全季节、全时段发展。

热情淳朴的积石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沉厚的文化积淀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客人来这里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来源积石山县文旅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导游甘肃丨看过来!这就是全国县名最长的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