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境内耸立着九峰十二山,这些山峰虽然高不足百米,却是人文景观荟萃之地。其中,“秀道者塔”和“护珠宝光塔”这两座宋塔更显得弥足珍贵。
据清代宋如林、孙星衍编撰的《嘉庆松江府志》称: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耸立在西佘山的东坡北麓。此塔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约20米,修长俏拔,亭亭玉立于翠竹嘉木之中。又据当地传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西佘山上建有一座庙堂,名为“潮音庵”(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淀山湖的潮声,故名)。
相传当时潮音庵里有位修道者名“秀”。宝塔破土动工后一直坚持参与建塔工程,直至竣工。为了纪念这位修道者,后人将此塔命名为“秀道者塔”。此塔历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依旧巍然屹立于山坡之上。因历经战火又年久失修,塔檐、塔刹、塔座、围廊都被毁坏,塔身斑驳陈旧,呈现出一种历经劫难的沧桑感。为了恢复这座宝塔的原貌,提升景区层次,松江区有关部门根据此塔的相关资料,并走访当地长者,请来能工巧匠,于1997年对秀道者塔进行大规模修缮,使该塔恢复了原貌,重现了昔日的雄姿靓貌。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座宝塔屹立在天马山(行政区划现归于佘山镇)南峰山坡,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18.80米,由当时的横山乡绅筹资建造。
据清人诸联所著的《明斎小识》记载:清代乾隆53年(公元178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欢度元宵佳节,天马山圆智寺内祭神演戏,乡民尽情燃放爆竹,众多火星溅于塔身。正值风干日燥天气,加上西北风劲吹,于是就引发火灾。当时山上既无水源,又无灭火设备,人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护珠宝塔成为了一座火塔。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宿,将塔心木、塔檐、塔座、楼板、回廊等木质结构悉数烧毁,仅存一座筒状砖身。后来有人在塔身的砖缝里觅得元丰古币。四周乡民一时趋之若鹜,纷纷拆砖寻觅古币,致使西北角的塔底渐遭毁坏,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米的大窟窿。由此,塔身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2015年的勘测结果,这座宝塔的中心移位达2.28米,倾斜度达7.10度,已远远超过了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故有“天马山斜塔”“世界第一斜塔”之称。
令人称奇的是,该塔自发生倾斜以来,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雨雷电侵袭、地基变化,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虽岌岌可危,但依然斜而不倒。1982年,上海市文管会组织专家并成立“护珠塔修缮研究小组”,1984年着手修缮,至1987年竣工,保持了斜而不倒的风貌奇观,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间有塔,群峰皆活。在景区,宝塔又具有不可替代引领作用。而佘山的的两座宝塔又分别建造在山上,东西呼应,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是上海地区不可多得且具有很高文化含量的古代建筑。
通讯员:景青
图片:资料图
原标题:《松江这座堪称“世界第一”的塔,你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