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古文化街都逛嘛呢?赶快收藏!

原创 乐游天津 乐游天津

很多旅游城市都有一条仿古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可是天津这条街不一样,真正的天津味儿,可以喝茶汤,吹糖画,捏泥人,看娃娃抱大鱼的年画,文房四宝,剪纸, 魏记风筝,丰富的民俗体验让游客感受天津人传统的老味儿,哏儿都的津味儿。天津民俗尽在一条古文化街,这里也是天津最早的集市。

历史背景

古文化街所属的位置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以天后宫为中心,南北走向,共计687米。天后宫始建于公元1326年,和福建的妈祖一样,只是在北方天津被称为“娘娘”,每到天后生辰会有盛大的庙会。

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也是少有的坐东朝西的一座庙宇。

此后这条街不断地发展起来,成为宫前集市。聚集起泥人张,杨柳青年画,古玩字画,文房四宝店,剪纸、风筝,刺绣以及各类津门小吃,热闹非常。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有一块地方还保留着明清的味道,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明清气息。

天后宫

是这里最重要的建筑,最早起源于1326年。相传福建林氏之女林默娘,为保一方海域平安的故事。于是妈祖文化在中国古代兴起,成为沿海地区人民的信仰,在历朝历代也得到皇帝的封号。在北方我们习惯称妈祖为娘娘。每到娘娘生辰或者春节,这里会很多人来拜谒。

通庆里

通庆里是1913年建造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用于住宅。原通庆里曾作为银号使用,后来成为居民住房,在整修之前,曾住有72家居民。在巷口过巷楼的入口处上方镶着一副“蝴蝶”状的镂空木雕,“蝴蝶”,即有“福”飞来,吉庆之意。再加上把图案花纹雕刻通透,取通达顺畅之意。合在一起就是“通达吉庆”,取其首尾二字。故名“通庆里”。

在2003年的天津海河综合开发以及古文化街改造过程中,天津房产总公司在通庆里建筑群的局部墙壁上增加了六幅浮雕,内容分别为:东侧入口为“《黄大门》浮雕”、和“潞河督运图浮雕”;西侧入口为:“文明娶亲浮雕”、“天津卫俏皮话写真浮雕”、“踩高跷浮雕”和“闹龙舟浮雕”。颇为生动有趣,再现了早期天津的婚嫁娶亲等民俗历史。

玉皇阁

天津市区内仅存的明代建筑,一座道教道院。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1427),在清代有修缮。现仅存主体建筑玉皇阁等,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琉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原供奉玉皇大帝铜铸像,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为古人重阳登高之处;清人有诗云:“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

天演广场

这里有一尊铜像,是中国近代著名维新运动的倡导者 翻译家严复,他以进化论为武器,唤醒人们“自强保种”,挽救民族危亡,他被毛泽东主席评为“代表了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严复在津还创办了《国闻报》。曾经严复居住在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当年的故居已不存在,在严复故居原址建为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天津重要民俗文化之一,他的创始人张明山从小学艺,在茶楼听戏的功夫便在袖子里捏泥人,戏听完泥人也捏好了,惟妙惟肖让人叹服。如今泥人张贴近生活,塑造的形象都是老百姓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口口相传的人物,可谓生于市井,亲近百姓,同时又能跟上时代发展。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升斋

古文化街里有个联升斋刺绣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末年就以刺绣轿子、新娘服饰等精品而闻名一时。晚清末年,担任女子绣工科总教习的苏绣能手沈寿来到天津开设学习班。在她的培养之下,津城出现了一大批苏绣能手,1893年,一家衣帽店开业了,而这家店便是日后的“联升斋”。联升斋刺绣脱胎于苏绣。

特色体验

喝一碗地道的茶汤,吃一份儿时的熟梨糕,看看吹糖画,听听相声,再走进民俗博物馆感受下天津的传统。

不足一公里的路程,却走出了老天津卫的历史味道。

这条街,可吃可看,可买可逛,丰富的很,倍有天津味儿。

津门文化旅游资讯,尽在乐游天津!

敬请同步关注“乐游天津抖音号”

“爱游天津”音频号(喜马拉雅&蜻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原标题:《来古文化街都逛嘛呢?赶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