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约5公里处的北岳恒山被一场冬雪扮靓,山巅云雾升腾,山间银装素裹。
◆ 恒山▪冬 韩建军摄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北宋著名画家郭熙以“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来形容五岳的山势特点,但和其他四岳相比,恒山作为中原政权北面的天然屏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军事价值无与伦比。
恒山研究专家、《北岳恒山志》作者张剑扬说,恒山山脉西接管涔山,东连太行山,一百零八峰,连绵五百里;东跨幽燕,西控雁门,南屏三晋,北瞰朔漠,层峦起伏,横亘边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交错之地,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十分明显的地理分界线。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恒山周围这块内外长城之间多民族活动的关塞之地,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历代史书记载,这里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千次。曾有24位皇帝到过恒山,有13位皇帝在这里亲自带兵打过仗,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这里征战过。特别是杨家将的故事,在这一带流传甚广。”
韩建军 摄
作为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的金龙峡,居于恒山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峭壁側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东岸悬崖上,隐约可见一排石孔,依山而凿,是北魏时期栈道的遗迹,曾为恒山古景之一,人称云阁。自魏以后的千余年间,这里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成为中原王朝重兵设防的战略支点。
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拥兵40万,攻破中山,后燕政权分崩离析,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大片土地归属于拓跋氏的统治之下。为了加强与属地的联系,拓跋珪大兴土木,发兵数万人,在金龙峡劈山裂石,修建了这条栈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这条湮没于历史烽烟中的古栈道曾经是北魏前期最重要的战略要道,拓跋族人通过这条蜿蜒的栈道攻城略地,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孝文帝也由此借南征之名迁都洛阳,将民族融合推向高潮。
韩建军 摄
春秋时期一位非常伟大的军事战略理论家曾经论述过恒山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九地篇中也提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现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恒山的气势连绵奔腾,故而被历代兵家称为“常山蛇”。从冷兵器时代到近代战争,从战术战法到战略运用,这一来源于恒山的灵感,无疑丰富了中国军事文化史的内涵。
公元1633年八月初九,恒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布衣葛屦,孤独地行进在山道间,旅行者的名字叫徐弘祖,号霞客,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恒山,这是他“五月游”计划中最后一座高山,历时3天的游览考察,恒山给这位旅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收录了《游恒山日记》,不但山景风光尽显笔下,而且活脱刻画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
韩建军 摄
雄峙于恒山主峰天峰岭南坡的北岳庙依山而立,这座恢弘壮丽的明代庙宇自建成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卓立群山的非凡气势,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背倚绝壁,面临幽谷,山门前103级台阶陡峭直立,使朝圣的人们如登天梯。“化垂悠久”匾额高悬在正殿神庙上方,为清代康熙皇帝手书,这块笔走龙蛇的御书高度凝练了北岳庙日渐尊荣的发展历程。
在中华文明的远古神话中,北岳神最初只是管理江河和多足牲畜的山神,此后北岳神地位不断攀升。《周礼》视五岳为三公,初唐时北岳被称为北岳府君。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加封北岳安天元圣帝,元代加封为安天大贞元圣帝,明改称为恒山之神。如今的北岳神已是帝王做派的威严,诉说着中国道教日渐辉煌的历史。
北魏时期,北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接受魏太武帝的征召,到平城布道,并在恒山北麓建立道场,开创了道教体系化的时代。公元448年寇谦之仙逝后,他的弟子为完成师傅的遗愿,在恒山金龙峡西壁上建立了一座三面凌空的向西朝拜的道观,千年之后人们称之为悬空寺,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佟永江 摄
日前,记者陪同远道而来的客人游览悬空寺。远远望去,悬空寺如神楼仙阁凌空危挂,更像是玲珑剔透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登临时,钻天窗,穿石窟,跨飞栈,步长廊,忽上忽下,小心移动,一行人惊叹于这座古建筑奇特构造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探险般的有趣体验。
张剑扬说,恒山由于山势陡峭,断崖林立,除悬空寺、云峰寺、五岳宫外,还有不少殿宇、亭阁和楼台也都背崖临谷,巧为构筑。雄视南天的恒宗大殿,负崖高耸;隐入幽处的北岳寝宫,嵌入石窟;上应北斗的魁星阁,独立险峰;下临神川的三清殿,巧依绝壁,形成了以悬空寺为代表的“奇、悬、险、巧”的建筑特色。
现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风景名胜区的“绝塞名山”北岳恒山,以其雄浑壮丽的山岳风光、奇特多彩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独特迷人的边塞风情,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田 雁
原标题:《【游山西 读历史】北岳恒山:雄奇壮观底蕴丰厚的“绝塞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