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团队论文“一作”均为90后,最小者1997年出生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微博@中国之声 图

封面新闻12月5日消息,新华社报道,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研发“九章”的团队中还有一群90后,其中论文4名第一作者分别出生于1995年、1991年、1997年和1990年。年龄最小的邓宇皓,1997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

四位论文第一作者介绍如下:

钟翰森,1995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2016年加入团队。致力于基于参量光的量子计算研究,设计新型参量光纠缠源,演示12光子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同时演示5光子随机入口玻色采样。发展高斯玻色采样理论和实验方案,初次演示5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验证可行性。最近,实现 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前排左二王辉,后排左四陈明城 封面新闻 图

王辉,1991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2015年加入团队,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量子点单光子源和光量子计算研究,尤其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在单光子源方面,通过椭圆腔和双色激发等方式解决由于正交消光引起的50%损耗问题,论文被选为Nature photonis封面;首次在固态量子点系统观测到强度压缩现象;首次实现通过时结合高纯度、高效率、高保真度、高不可分辨的确定性纠缠光源等等。在光量子计算方面,2017年在国际上实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入选2018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等。2019年,基于量子点单光子源实现20光子输入、60模式输出的玻色采样,逼近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一重要科学目标。最近,实现 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邓宇皓,1997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SST暑研并获最佳研究奖。2017年加入团队,首次实现天文尺度的量子干涉,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缠以及非定域性,把独立光子之间的量子干涉实验扩展到相距1.5亿公里的两个独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学尺度上检验了量子统计原理的普适性,并给出了热光场量子化的直接实验证据。作为中科大学生代表入选参加第70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主要致力于发展基于量子点量子光源和参量光量子光源的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物理研究,最近,实现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后排左二钟翰森、右一邓宇皓 封面新闻 图

陈明城,1990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2012年加入团队,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量子物理基础和可扩展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理论探索、设计和算法分析方面担任团队负责人。近期提出受量子隐形传态启发的经典模拟中大规模随机量子线路,被谷歌量子霸权实验论文引用为目前最先进的算法之一;合作发展了高品质单光子源实现了 20 光子输入玻色取样量子计算,逼近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最近,实现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原题为《“九章”团队论文“一作”均为90后,最小者1997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