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感知与反思 | 万玛才旦《气球》IDF映后实录

原创 2020·IDF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导演万玛才旦的首部纪录片《我的小喇嘛》曾于2017年在第一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进行全球首映。2020年11月20日,万玛才旦导演携新作《气球》重返美院,举办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专场点映。放映结束之后,《气球》导演万玛才旦、特邀嘉宾范冰冰女士、制片人王磊先生出席映后对谈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周佳鹂担任主持人,以下为映后文字内容整理。此外,影片《气球》目前正在院线公映中,排片较少,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电影《气球》是万玛才旦电影作品中少有的以女性、家庭为主视角的现实主义口碑力作,呈现藏地人家面临信仰与世俗选择困境时的挣扎与冲突,故事相比以往作品更加通俗易懂、节奏简洁明快、风格兼具现实与唯美梦幻,曾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荣获众多奖项及重要提名,众多影迷和观众期待已久。

周佳鹂:各位好,非常感动,今天跟万玛才旦导演、范冰冰女士以及王磊先生见面。感谢电影让老朋友们有机会再聚。特别是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电影创作相对贫瘠、我们能感受到外部世界强烈冲击的这样一年,能看到万玛导演依然在为我们带来严肃但是又深刻的艺术电影,充满着某种强烈的对人的生存的一个悲悯,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感谢你们的到来,感谢您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电影。

《气球》映后现场

接下来就由我来和几位嘉宾做一些简单的对谈。

因为万玛导演也是我们美院的老朋友了,我们互相之间的走动和交流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另一种冲击和震撼,可能表达了您一直关注和纠结的事情,在现实和信仰之间摇摆,特别是您使用的红色气球这样一个意象,来作为片子的一个隐喻和外化。这个气球最后飘向了天空,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我还是想再问一下导演,在这样的摆荡当中我们怎么去选择,您会怎么样去面对这样的一个纠结,并不是说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我们如何去面对他们?

导演万玛才旦出席2017年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万玛才旦:首先感谢大家来看这部电影。去年《撞死了一只羊》也是来到这里跟大家见面,看到很多老朋友觉得特别的亲切,再次感谢大家来支持这部电影。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问题。这个电影的缘起,是我在北京有一次经过中关村,看到一些公司的气球很漂亮,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电影意象。世界电影市场也有很多与气球有关的电影,所以我下意识地觉得它特别适合电影的表达。然后当时就想象这样一个红色气球跟藏地当下现实产生的关联,又很快想到了另一个蓝色的气球,也就是电影中的可能存在的元素。想到这两点之后就慢慢地去建构这个故事,给了一个特定的设置:90年代中后期,在藏地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的文化和特殊信仰的地方。大概就花了两周的时间把剧本写完,写完之后,或者一开始想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那个红气球被吹起来,然后飘向天空,逐渐消失、逐渐地飘远,这样一个画面就一直在我心中。所以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结尾,到后来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小说的结尾跟电影的结尾也是一致的,完全没有变。

关于电影中的女主角卓嘎,我们在宣推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句话:“信仰现实该如何抉择?”这样一个女性,你看着她可能有点绝情,但当时在面临要么留着孩子,要么把孩子打掉这样一个两重困境的时候,我觉得她是很难做到彻底下决心的。她跟电影中的那个女医生之间是不一样的,医生可能对自身的命运,或者女性的一种自主意识是有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的。所以片中卓嘎虽然有一些反感和挣扎,但是她很难做出一个彻底的选择。我作为一个创作者,也很难能做出这样一个理性的选择,要么留下孩子,要么不要这个孩子。这个是他们的困境。

导演万玛才旦

周佳鹂: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都很关注。从我的感受来说,电影和文学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结尾,但现实的生活是永远要继续的。不同的是现实中没有一个红气球可以把我们日常真正遇到的问题带走,所以我特别先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您。再问一个问题。女性在您的电影里面其实一直扮演着一个相对更加觉醒、纯粹、灵动的角色。但这部电影它不同,您几乎把女性作为主角。我想问,您的主题是一以贯之的某种困境,那么女性在面对这种困难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或者不同的维度的思考,您是不是想通过这种片子赋予女性什么?

万玛才旦:大家看到《气球》之后好像觉得我对题材的关注做了一个转变,好像这次专门拍了一个女性视角的,或者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但我觉得我的电影创作其实充满了偶然性。这个剧本是在《塔洛》之前就已经写好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拍不了。在《撞死了一只羊》之后,找到了投资,就拍了。我的电影创作跟小说创作也有些区别,比如说风格或者题材,它其实没有一个延续性,所以题材就没有刻意转变,或者去刻意关注某一个话题。关于女性,我觉得我是能感知到她们的。可能就像我的姐妹或者我身边的一些女性,我能感觉到她们的情感和处境。影片展现的就是她们的此刻或者那一刻对困境、对情感的状态。

万玛才旦《气球》剧照

周佳鹂:谢谢万玛导演。然后我想感谢范冰冰女士,感谢您的到来为我们的现场增添了一些星光。想问您是不是一直都关注万玛导演的作品,以及您对《气球》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范冰冰:大家下午好,我是冰冰。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演员,一直是万玛才旦导演非常忠实的影迷,从导演最早的作品,一直到《撞死了一只羊》,到《气球》,我对导演的作品其实是非常熟悉的。同时又作为一个观众,通过观影,在虚虚实实之间跟导演有一种交流。包括今天作为一个好朋友,跟导演和王磊坐在这里聊天,也是一个非常亲近的过程。

特邀嘉宾范冰冰女士

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万玛导演的作品,像《撞死了一只羊》,这种在虚实之间、在梦幻和现实之间不停变换的影片,或《塔洛》《气球》,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撞击我的过程,看完他的电影之后总是要大呼一口气,大吸一口气。有的时候我们看电影,比如商业片、或者是合家欢贺岁片,可能看过笑完,就过去了。但是万玛导演的作品,确实是在看完之后,更深层次地走进我们灵魂的深处,让我们去深思一些平常没有思考过的内容。

关于《气球》,我在上映之前就看到了。虽然它是一个发生在藏区的现实题材,但其中关于女性的生育问题,和现实当中女性碰到的一些困境与阻力,是延伸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对女性的眼光跟看法的。我觉得它不只是一个藏区的故事,它是世界性的。片中女主角所面对的,甚至在现在,还有某一些地方,这种事情还在发生着。那么我们需要去感受什么,我们需要去解决什么,其实是所有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作品终于上映了,豆瓣的评分也是非常高,大家都觉得导演又交出了这么好的一份答卷,又是不一样的东西,特别祝贺导演。我也还会继续支持他的电影,作为一个影迷,作为一个朋友。同时也希望今天所有的朋友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有深思和体会,也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谢谢。

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剧照

周佳鹂:其实范冰冰女士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艺术电影的创作,我们知道您也参与过很多艺术电影的拍摄,我作为观众能感受到您在艺术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创造力,比起一些商业化的电影,有的时候您有一种更自在灵动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想问问您这样一种类型的电影给您带来了什么?

范冰冰: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从十六岁开始演戏,一路演,从电视剧过渡到电影,从商业电影过渡到艺术电影,一直到我支持了很多的年轻导演,年轻的艺术片导演。最早的时候,我记得我拍《苹果》的时候片酬才五百块钱,我为什么去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觉得年轻的导演,是应该具有这个时代的话语权的。他们会用很深刻的思维去看待当下的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在发生什么,这个社会的人在经历什么,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去展现和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的东西。我希望通过我一点点小小的力量去配合导演一起,把这些作品完成。这其实不只是在帮助他们,更是帮助我自己的事情,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是我作为一个电影人,要在这个电影的时代长河里做到的事情。

李玉《苹果》 剧照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拍商业片和拍艺术片是完完全全两个不一样的体验和过程。商业片是由很多的明星共襄盛举,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堆积,可能没有机会把一些深思熟虑的某一些细节放入电影中。但是在拍艺术片时,其实是导演和演员、摄影师和演员之间互相恋爱的过程。就是你有多爱这一行业,你有多爱这个故事,是会在电影里被完全复述出来的。我觉得这种付出感,是在艺术片里得到的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会。所以在拍艺术电影的时候,我愿意摒弃掉生活里所有的琐事,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一部你当下想完成的作品,这很美妙,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去创造它,我也会尽力去支持。

周佳鹂:谢谢范冰冰女士。接下来再问王磊制片一些问题,王磊是我们10多年的好朋友了,您可以谈谈跟万玛导演的合作和缘分吗?我知道您一直是他的影迷。

《气球》制片人王磊(右)

王磊:我先谈一下我们跟美院的缘分。最早应该是09年还是10年,有一次我来美院放纪录片,我问周老师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她说的第一部就是《寻找智美更登》,我说你跟我喜欢的一模一样,那以后我们就变成特别好的朋友了。今天再次来到美院放映,也是我们十几年的友谊的延续。

这部作品其实特别有意思。我看的时候会感觉它像《寻找智美更登》的一个姊妹片段。关于结尾总是有很多人会问,因为它是开放性的。对我来说,艺术是感性的,我觉得(结尾)那一刻它给我的感性的感受是,一种清扬的、放松的感觉,当我们在面对抉择的时候,可以暂时在那一刻放松一下。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它有沉重的部分,也有轻盈的部分,有温暖的部分,也有需要去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的部分。还有一点,关于这个矛盾点,我有时候会想到,佛陀他教导的很多法文里面还有很多不幸的光辉,我相信我们人类在足够多智慧的引导下,能找到片刻的信仰的时候,矛盾会迎刃而解。

万玛才旦《寻找智美更登》剧照

周佳鹂:有时候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轻,他们是一样的东西。在座有很多美院学电影的同学,我想就制作方面问一下万玛导演。关于这个片子当中颜色的处理,包括调色,是法国的团队来做的,有着跟您之前的作品不太一样色调与影调,能否谈谈创作方面的比较实在一点的问题。

万玛才旦:对,整个的色调有点偏冷。我们在剧本阶段,里面的一些人物设置或处境就会做比较充分的准备,在拍摄之前,也会用摄影机去定一个色调,做很多测试,最终觉得这样的色调是比较靠近整个故事的情绪和气质的。所以开拍后就往这个方向走,那时候其实是在秋天,草丛还是比较绿, 里面还有一些金黄的颜色,后来调色时以一开始的基调作为基础,往另外一个稍微偏冷的方向调整。主要还是想凸显出影片本身有些许伤感和忧郁的气质。包括人也是,处在这样一个骄纵、不安的状态当中,这样的色调,我们觉得是比较能准确的呈现整个故事的状态。这个片子的调色我们大概花了两周的时间,一直一起工作,最终是这样的一个呈现。

万玛才旦《气球》剧照

周佳鹂:好,我们接下来留出一些时间给现场的观众、同学提问。

观众A:导演好,刚刚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框式的构图,甚至有的时候构图把人的脸都挡掉了,感觉这个构图好像有某种深意,传达了一些东西,因为它并不像传统美学,一定要展现一个非常完整的东西,是残缺的,甚至有时候把人脸卡了很多次,特别在人物对话的时候,我想问一下导演,您对于这种构图方式是有一种怎么样的考虑?

万玛才旦:这个问题是这几天的路演中,一些专业的影迷,或者专业院校里的学生会比较多地提到。我觉得这样一个构图是跟人物的处境,或者在两个人物有对话时,跟他们对话内容是有关联的。

比如说第一次卓嘎要去医院找医生做结扎手术,第一次进去的时候,她问了一句大夫在吗,她说她要找女医生,不愿意跟这个男大夫讲,因为在藏区和在内地是不太一样的,关于性,是一个比较私密性的话题。如果长辈在的话,一般是有点忌讳这样一个话题的,所以(这个构图)跟这个话题的私密性和隐蔽性是有关系的。在情节上或者细节上面也有一些设置。她进门就找到那个医生,说出去谈,那个医生也是心领神会的样子,然后两人出去,再看看左右有没有人,又回头看一下,甚至那个声音都是压低的,好像在说悄悄话一样。这样一个内容就需要相应的方法(去展现)。

我跟摄影师吕松野商量后,就用了窗户遮挡的方法,好像有人在窥视他们的秘密一样。摄影机这样的拍摄方式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他们在一起时谈论的话题。其他你刚刚提到的,比如老人去世之后,江阳和达杰去看上师,上师的脸部有一点符号的意思,它代表某一个信仰的东西,我觉得他的脸是不需要看的,一般上师的脸还会呈现出来,但是我们觉得那样一个构图,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他所代表的信仰的东西。

观众B:导演您好,我特别想问一下,沙漠里面把痣揭掉了以及停电,您是有什么用意呢?

万玛才旦:这个故事,它的主题是陷入。然后有部分超现实主义的呈现。所以你要从一个现实主义的场景或者氛围,过渡到一个超现实的场景或者氛围,就需要一些进入的方法。我们在选景的时候就会做一个区别的选择。比如说你看到的捉痣的那场戏,完全是在一个荒漠里拍的,在青海湖那边,因为沙漠化,只能看见一点点绿草,然后还有一些完全荒漠化的地方,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拍的时候也是,比如摄影机用了升格的方法,包括声音,包括音乐,也起到一定作用。就比如说小孩光着屁股在沙漠里面跑,这样一个设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做铺垫,还有是想展示一下“轮回”这样一个观念的东西。

对藏族或者对于一些了解的观众来说,其实很容易理解的,但当你离开那样一个语境,可能就会稍微有点变化,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设置,先把佛教观念做一种铺垫,然后整个故事也是围绕这个痣所代表的一个轮回展开。另一方面,其实也有我的反思在里面。我自己也是在那样的文化氛围当中去寻找,然后之后走到自己家乡文化或者信仰范围之外,去接受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价值体系里的东西。当你回看自己故乡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故乡或者文化信仰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反思。所以那个超现实的一个段落,其实也是我自己对自己文化的一种反思。

观众C:导演您好。还是想问一下最后关于气球处理的问题,他父亲带来两个气球,最后破掉了一个,我不知道这个是因为技术上两个气球不好拍,还是说有什么更不一样的深意在里面,谢谢。

万玛才旦:(笑)其实是情节设置的一个需要。我一开始看到这个气球是一只气球,然后想到结尾的时候也是一只气球往天空飞。整个故事的设计是有两个孩子,一开始他们是拿着两个气球在玩,一般会有一个气球在手中然后脱落,飘上天空是我觉得视觉上会比较好。所以一方面就是这样一个叙事的需求。我觉得两个气球都飞上天的话,意象的东西,就相对多了一点。一个的话有点象征希望生命的感觉,可能跟你刚刚讲到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盈的东西逐渐地消失(类似),然后很多人在不同的空间里面看着这样的消失,那个意象可能更好。

王磊:所以气球破了这样一个安排是恰到好处。

万玛才旦《气球》剧照

观众D:万玛老师您好,我想问两个问题。我之前看过您的很多片子,超现实的段落相对较少,更偏向于写实主义,为什么从这一部片子开始,其实《撞死了一只羊》也有了,您为什么有了这个转变?然后第二个问题是,我个人觉得可能在这部片子里超现实的段落稍微有一点点的多,第一个段落他醉酒的那一场,照到墙上的影子,到他看到窗边,在那个地方我没有进入到男主角的心里,所以段落出现的时候,我会觉得有点突然。还有一个是关于整部片子的视点的选择。一开始我看到的是小朋友的视角,后来是男主角的视角,最后再落到了女性的视角上,都在说这个主题,大家都能看明白,是在讲这两个女性,但是前面的段落会不会太多,落到主角去医院之后,高潮的时候,前面的部分太多了反而削弱了高潮,我觉得没有提起来。

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出来之后,很多人说,你做了一个风格转变之作,其实也不是这样。《撞死了一只羊》其实也写在《塔洛》之前,如果在那时候拍,我觉得风格也是那样的。对我来说,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故事,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像《塔洛》,会那样一个呈现方式,比如黑白,我觉得是很准确的,能够呈现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物他是很单纯的,对世界的认知也相对简单,非黑即白的,所以我觉得那样一个形式是特别准确的。

到《气球》也是,风格上,或者它的形式上是有一些变化的。这部电影主要以手持跟拍、长镜头为主,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也是跟主创人员和摄影师讨论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卓嘎,包括她身边的几个主要的人物,尼姑,还有她的丈夫,甚至他的大儿子,他们其实是一直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充满了非常不安的感觉。所以这样一个人物的状态就需要那样一个跟拍的、跟着他然后逐渐深入到他们内心的方式。至于第二个问题,视角,我觉得是需要铺垫的,就是讲一个故事,需要很多很多的铺垫。一方面是情节上,一方面是需要很多细节支撑这个故事。你如果突然从某个段落进入故事,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也试过很多遍,从自己写小说或者看电影的经验来看,我觉得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的。反而你从后面直接进入,就会显得有点突兀。你的整个的情绪、情感、或者是整个剧情可能就撑不起来。

万玛才旦《塔洛》剧照

周佳鹂:好像万玛导演总是被问到线性时间观的东西。在《撞死了一只羊》的时候,大家问一些现实的、超现实的一些问题,到《气球》就好像有点转向女性主义,实际上我感觉万玛导演的时间观是一片高原,它是汪洋的,它不是一定要有线性的逻辑去衡量创作的这样一个时间观。好,我们最后再请一位观众提问。

观众E:您刚才说在前期创作中一个红气球激发您的创作灵感,但一只红球肯定不能使这个电影一蹴而就,我想知道前期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能激发灵感,您的灵感一般都会从哪里寻得呢?

万玛才旦:问到了一些根本的问题。这几部电影下来,写一个剧本,其实跟我写小说有点相似,先会有一个灵感,当一个灵感突然降临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做一个判断,我会想这个应该是适合小说表达的,还是适合电影表达,做这样的判断之后,我再去抓住它,然后进行创作。

灵感,大家也知道它是一个特别容易消失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花很短的时间写下来。像伍迪·艾伦他也有一个灵感宝库,小抽屉,当灵感来了,他会把他的灵感记在一张纸上,放进抽屉里,在需要创作的时刻翻出来,再写东西。我也是这样,当一个灵感来临的时候,我希望很快的把它写下来。我自己写小说、主要以短篇为主。写短篇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大概两三天、一两天,就把它写完。如果不写下来,过了一周或者过了一个月,再拿起它的时候,很多感觉就没有。所以我自己写剧本的方法,跟一般的剧本创作方法是有点不一样。

气球这个意向,能吸引和打动大众,我甚至觉得它是一个社会电影的意象,我就以这个意向为基础,展开一些联想和想象,逐渐整个故事就完整了。气球这个故事,也是很多人问我,有没有故事的原型、人物的原型,其实是没有。但当你精心创作的时候,很多经历、很多情感的东西、情绪的东西,自然地就带出来了。可能也不太像一个常规的剧组的创作方式:在面对不太熟悉的题材的时候,找很多材料,然后对材料做分析、归类,再把它们放到故事当中。对我来说可能这些需要的材料或素材,就在这种描绘当中。所以你所写的这些人物,可能是你很熟悉的,像卓嘎的困境,我从很多女性的身上就能体会、感受的到,只要把它归类写下来就可以了。一般的剧本创作提倡的方法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也会使用那样的方法。

周佳鹂:非常期待导演的作品,魔盒打开以后,未来有无数值得我们期待的电影,谢谢。最后请范冰冰女士给我们在座学电影的,还有对艺术有梦想的年轻人再说几句吧。

范冰冰:我觉得更多的是祝福吧,今天在座的可能都是专业院校的同学们,可能是跟电影有关的,是以后在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好苗子,他们可能对美这件事情特别的关注,所以我祝福大家,有梦想的同时,能够在一个非常好的创作年纪和时代点,打开像万玛导演一样的魔盒,希望大家每一个人都有。祝福所有的同学们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独具一格的、独一无二的、好的内容,谢谢大家。

周佳鹂:最后请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刘智海副院长给我们说一下。

刘智海: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感谢万玛、范冰冰,还有王磊,我们是很多年的朋友了,谢谢他们的到来。万玛的电影,我希望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完了,未来这几天再去看一遍。我们把自己身边的朋友们、家人召唤起来,带去电影院里面看,这几天我也会再去看的,因为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电影。今天在座的同学都是我们未来中国电影的顶梁柱,我希望你们从这样的真正的电影中开始学习。再次谢谢大家的到来。

【IDF·观点】万玛才旦:纪录片让我看到了时间的意义

【IDF·2018】万玛才旦还拍过纪录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出走、感知与反思 | 万玛才旦《气球》IDF映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