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点 印客美学
从无声到有声,音乐在电影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作用,或烘托气氛也好,或配合情节起伏。
看罢一场电影,再听旋律,好似再度领略电影中的悲喜人生。
小印总结了15部电影百听不厌的原声音乐,伴随音乐的旋律,我们一起走进造梦的乌托邦。
NO.1
美国往事 (1984)
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翩翩起舞的少年黛博拉,成为影史永不褪色的初恋情人。
遗憾的是,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于今年7月份病逝。
NO.2
爱乐之城 (2016)
电影讲述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
欢迎关注Ink印客美学,点击右上角关注
NO.3
海上钢琴师 (1998)
电影音乐典雅悠扬,古典的钢琴曲融合其他音乐元素,曲风细腻多变,创作手法高超。
欢迎关注Ink印客美学,点击右上角关注
NO.4
最后的莫西干人 (1992)
一首《最后的莫西干人》,用音乐呈现一个民族的灵魂,展开一个种族的诞生、崛起、衰亡。悠扬深远,历尽沧桑的情感,如泣如诉。
“有一天,我去世了。
恨我的人,翩翩起舞。爱我的人,眼泪如露。
第二天,我的尸体头朝西埋在地下深处。
恨我的人,看着我的坟墓,一脸笑意。爱我的人,不敢回头看那么一眼。
一年后,我的尸骨已经腐烂,我的坟堆雨打风吹。
恨我的人,偶尔在茶余饭后谈到我时,仍然一脸恼怒。爱我的人,夜深人静时,无声的眼泪向谁哭诉。”
NO.5
毕业生 (1967)
60年代的美国,越南战争,反战潮流,民权运动,社会笼罩一片迷茫中。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更是焦虑的化身,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毕业生》的电影音乐颇为用心,由保罗·西蒙创作的三首歌曲刻画了本杰明的三种心绪。
《寂静之声》旋律浅唱低吟,似是呓语,带有一种梦幻的境界,淡淡的迷茫和无助。
《斯卡布罗集市》,凄美动人,轻快中带着紧张的,《罗宾逊太太》则与本杰明抢婚的快节奏相匹配。
NO.6
死亡诗社
曾为《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格医生》创作过经典乐章的法国配乐大师莫里斯•贾尔,在《死亡诗社》亦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
时而恬静忧郁、时而激越壮烈、时而清澈悠扬的旋律,声画情景交融,淋漓尽致地描绘青春的激情和迷茫。
NO.7
诺丁山 (1999)
落魄离异的书店老板威廉和好莱坞当红女星安娜机缘巧合下相识相爱的故事,如童话般美好。
电影配乐紧紧围绕主角之间的爱情历程,每一首都令人陶醉其中。
NO.8
英国病人 (1996)
电影以战争和沙漠为背景,讲述了一场跨越国界和道德的爱情悲剧。
个人的命运和遭遇置于历史图景中,抒发着人类最内在炙热的情感,喷发出强烈的情感洪流。
黎巴嫩作曲家盖布瑞·雅德为《英国病人》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和格莱美奖。
他根据影片的时代特征和地理环境,将其音乐风格划分为了具有复古气息的巴洛克音乐和展现北非风土人情的阿拉伯音乐两大类,配乐扣人心弦。
NO.9
美丽人生 (1997)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奖,《美丽人生》拿下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大奖
影片前半段音乐甜蜜而又欢快,后半段伤感绵长,正如剧情的发展起伏。
NO.10
被解救的姜戈 (2012)
电影原声音乐专辑融合了多种风格流派,创作源泉基本来自西部意大利流派,虽然大多并非电影原创,但昆汀的选曲眼光显然十分出色。
NO.11
燃情岁月 (1994)
时而磅礴悲呜,时而婉转沉吟,让人情不自禁浮现影片中灿烂而恬静的秋天,回到那辽远的、带着苍凉色彩的美国西部草原。
“生命中的险恶没有什么恐怖,生命中的寂寥没有什么悲愤,生命中的放纵没有什么缺憾,生命中的痛苦与埋没无关,关键是:即使在始终无人注目的暗夜中,你可曾动情地燃烧,像那颗不肯安歇的灵魂一样,为了答谢这一段短暂的岁月?”
NO.12
海盗电台 (2009)
电影题材独特、情绪饱满,用出色的音乐掩盖了一定程度上剧情的薄弱。
NO.13
加勒比海盗
《He's a pirate》是电影配乐大师克劳斯巴德尔特和汉斯季默共同完成的作品。该曲被誉为全球十大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之一,许多电视节目中都用到过。这是一首有着摧枯拉朽之势的自由之歌。
NO.14
醉乡民谣 (2013)
穿插电影中的每首民谣都让人如痴如醉,也恰如其分对应了主角的心理状态。
影片开头,勒维恩一个人在舞台上孤独地演唱《Hang me ,oh Hang me》,正是此时勒维恩丧失搭档痛苦的心境的真实写照。
NO.15
大 鱼 (2003)
丹尼·艾夫曼堪称好莱坞影音世界的鬼才,与同走奇想路线的导演蒂姆·伯顿结为影音绝配,为充满奇幻与幽默色彩的电影《大鱼》配乐。
音乐之于电影的重要性在今日已经毋庸置疑,好的音乐是理解电影的关键纽带,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
你有什么私藏的电影歌单分享嘛~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原标题:《百听不厌的电影原声大碟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