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李霞,疫情期间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问我吧!
健康
2022-04-25
李霞
疫情之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倍感担忧。一方面,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在获取生活物资、看病就医、
…
寻求帮助上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长期足不出户,也容易加剧老人们的内心烦闷,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孤独寂寞的情绪更是难以排解。
我是李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在宛平南路600号工作了近20年,擅长中老年期抑郁症、焦虑症、痴呆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治。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的心理疾病?疫情期间,我们能为独居老人做些什么?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种种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分享
137
共20个提问,
10
个回复
进行中...
S052D75:
1
2022-04-27
疫情期间,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睡眠障碍?该怎么解决?
李霞
:
2022-04-27
2
睡眠问题是十分普遍的。疫情期间老人出现睡眠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人的日夜节律混乱了。比如老人原先在白天会出门散步、跳广场舞,现在因为足不出户,白天的居家休息时间会比原来更多,而运动量却下降了,就容易导致夜晚睡眠出现障碍。解决的办法通常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恢复原有的节律,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活动习惯,尽量避免在白天久坐、久卧。
回复
S052D75:
1
2022-04-27
疫情期间,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是劣势吗?
李霞
:
2022-04-27
1
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不一定是劣势。虽然现在市民都足不出户,但是通过互联网,我们的信息获取量其实有过载的倾向。从心理的角度说,我们通常会对负面的信息更敏感、更能感同身受,而负面信息常常伴随着直接或间接的危险,这就会导致我们会更多的去联想、推测、关联。所以当我们看到网上别人的遭遇、负面事件时,容易产生间接性、替代性创伤。老年人相对离网络比较远,虽然少了一些求助的渠道,但优势在于屏蔽了一些负面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对老年人存在一定保护作用;同时,在远离了互联网、相对简化的人际关系中,老年人更能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律。
回复
你的名字约定的地方:
1
2022-04-25
请问您,独居老人疫情期间居家面临一些挑战,如网上抢菜、独居的孤独等,您觉得对于这些老人,志愿者、居委或者旁人可以做些什么?
李霞
:
2022-04-27
1
老人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在于不愿意开口寻求帮助,以及不善于使用现代的工具来解决问题。这时候,身边人包括家人、居委、邻里还有志愿者的帮助就尤为重要。作为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多与老人维持联系,如果老人在这段时间里有诸多的抱怨和负面情绪,作为家人,首先就是要学会倾听,并尽可能附和老人的想法及意见,帮助老人发泄内心的情绪并做出疏导;如果老人有就医或物资上的需求,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志愿者的帮助,来满足老人的需求。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维持邻里关系也很有必要,这段时间可以多和邻里间互相问候、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对心理状态的维持是很重要的方面。老人经常会有不愿麻烦他人、不愿开口寻求帮助的现象,不管是家人、邻里或志愿者,在这段时间内都要经常主动的询问老人的情况,在饮食、就医、心理等方面,帮助老人排忧解难。
回复
我的世界MC:
1
2022-04-27
我们为什么必须多关爱老人?
李霞
:
2022-04-27
0
老人和照料者,是一对很重要的关系。一方面,不管是家人还是社会,需要给到老年人更多的关爱,今天的老人也是将来的我们。另一方面,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照料者应该挖掘更多老人身上的“宝藏”。以前,我们会因为忙碌,或其他情绪遮掩,而疏忽老人。现在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理解老人,了解老人同时也是在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自己的根。
回复
S052D75:
1
2022-04-27
老人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寻求心理帮助?
李霞
:
2022-04-27
0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联系居委、身边的家人子女,陪同外出到心理专科的医院急诊寻求诊断及药物治疗;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或家人的帮助,在线问诊或视频问诊医生记录病情,寻求诊疗建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疫情期间,开放互联网医院和线下急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
回复
S052D75:
1
2022-04-27
疫情以来,老年患者的心理咨询比例高吗?
李霞
:
2022-04-27
0
在4月初疫情刚开始时,通过一项线上调查发现,老年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甚至和年轻人相比,会显得更淡定一些。但老年人的焦虑和紧张存在有迟发性和延后性,随着疫情的进一步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出现了心理问题。
回复
你的名字约定的地方:
1
2022-04-27
老人在心理自我调节方面,有哪些举措比较有效?
李霞
:
2022-04-27
0
一在特殊时期,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如果原来有早起的习惯,在这段时期依然要保持;如果原来有外出散步的习惯,现在可以选择居家进行太极拳、体操等室内活动,会让身心都舒适。
二要保持社会交往。在疫情居家期间,老人和晚辈间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互相交流。双方可以避开疫情与困难,多往其他方面如时事热点、兴趣爱好、搞笑趣闻讨论,回避掉缠绕着大脑的那些担心与忧虑。
三要学会微笑。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美好,如枯萎的植物又重新长出了嫩芽,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并对这些美好给予微笑。去掉知识的介入,让生命和自然相遇。
四要以自己的形式尽可能发泄情绪。爱动的人,可以在这段时间让自己运动起来,通过大量运动保持身心的愉悦;爱喊的人也可以选择放肆大喊;对于爱静的人以及老年人来说,音乐、打坐、冥想、呼吸练习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每天能早晚深呼吸练习5分钟,对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帮助。
回复
你的名字约定的地方:
1
2022-04-27
疫情期间,老人容易胡思乱想,担忧害怕怎么办?
李霞
:
2022-04-27
0
胡思乱想和担忧害怕,如担心食品够不够,将来如果要去方舱医院怎么办等,大脑总是停不下的想问题,总体来说都是焦虑的表现。医学上来说,焦虑和抑郁都是正常情绪,是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我们都有一个希望,叫“处变不惊”,但现实是不太可能的。首先要允许自己有情绪,认可自己在这段期间内心发生的变化,不对自己说的大脑说“不”,而是要说“我感受到了,我知道你现在很紧张、很害怕”,学会自我接纳,并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如果焦虑到达日思夜想、影响正常生活、无法感到愉快的程度,是需要医生干预的焦虑;但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选择非药物干预自我调节,思考如何让自己活在当下、想在当下、体验当下,不过多的忧虑未来可能发生的事。
回复
我的世界MC:
1
2022-04-25
老年人在疫情期间普遍在哪些方面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反映什么类型的比较多?
李霞
:
2022-04-27
0
在所有咨询的问题中,以下问题会比较普遍存在。
一是睡眠问题。存在疫情期间睡眠节律被打乱的现象发生。
二是焦虑问题。但老年人的焦虑并不是在于担心自己,他们更多的焦虑在于担心孩子和家人,如家人万一确诊而要去方舱医院该怎么办等。
三是原有精神疾病存在加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在疫情开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加重。
四是独居产生的问题。许多独居老人在疫情开始后,会出现一些极端反应,如惊恐、害怕,甚至出现幻觉。
回复
我的世界MC:
1
2022-04-25
请问哪些情况,老年人需要前往精神类的门诊就医?哪些情况需要服药来缓解症状呢?
李霞
:
2022-04-27
0
老年人的焦虑存在迟发性,随着疫情战线的拉长,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紧张、焦虑逐渐显现。如果过度焦虑从而出现幻觉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到急诊就诊;如果暂时没有就医条件,需要周围人及时发现老人的异常,并予以陪伴,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一定助眠药物帮助老人通过睡眠缓解情绪,并保护好老人的人身安全,比如夜晚加长看护时间,降低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