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战疫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世界会客厅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IP SH
酒业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讨论
Discussion
目击
Witness
文艺
Arts
教育
Education
探索
Discovery
百科
General
圆桌
DISCUSSION
健康
Health
法律
Legal
运动
Sports
品位
Taste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是一名70后“铁丁”,丁克家庭如何设计自己的晚年,问我吧!
讨论
2022-02-08
吕永林
双份收入但没有孩子,“丁克”这一生活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就受到传统主流观念的挑战
…
。有的人羡慕丁克一族的勇气,也有人不看好没有小孩作为纽带的婚姻。一边是年轻人以事业为重选择丁克,而另一边是老一辈关于“无后”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关于生育与否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拒绝下一代出现,会对家庭和个人产生怎样影响?选择丁克会遭遇怎样的压力?丁克夫妻又是怎样想象和设计自己的晚年?我是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永林,也是一名“70后铁丁”,关于丁克生活、婚姻与生育的意义,欢迎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分享
1.6k
共72个提问,
57
个回复
进行中...
坐井不观天:
55
2022-02-09
当你老了,中风后偏瘫了,失语了,屎尿拉在身上,说话又说不出,谁能搭理你?
吕永林
:
2022-02-15
148
把下面这些话追加过来,希望能方便大家看到:
大家的各个想法,对我启发很大。因此想再补充一些,继续参与大家的讨论:
一,世道不好,就想办法改变世道。没有好的世道,也很容易没有好的子女。无论丁不丁,这是人类共同的事。
二,子女再好,也不一定就能常常在身边,就算常在一起,也不一定常常有时间和精力。许多时候,子女也需要自由和解放,养老不应该成为大家的精神锁链。
三,尽管现有的社会服务体系不理想,仍需要学会动用社会服务,当然在许多方面,更要健全自身。所以,一定得健全自己的身体和心智,比如通过深度思考来锻炼自己的大脑健康,在老年时不糊涂,而是更智慧,且拥有日常必需的新知能力。同时,大家合力健全社会和世道,比如,通过各种努力,众人一道,改变社会阴暗面,尽可能多地让世界变得好一些。
四,人生中许多重大选择,往往各有各的代价和风险,如果老年生活实在不堪,就可选择早退,希望将来,“安乐死”有条件合法化。
五,丁与不丁,都需要明理,有情,都需要“相造乎道”,都需要在面对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事情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包括懂得在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还有人与天地自然等的辽阔关系。
回复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
21
2022-02-09
请问吕老师,如果说有一天您的妻子和您说需要一个孩子了,怎么办?对于女性来说,选择丁克后再反悔,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更高?还有想问问您有没有考虑过领养孩子呀~
吕永林
:
2022-02-09
129
如果……,那就到时再一起面对和想办法,无论如何,我们会站在一个战壕里……目前来看,我和我爱人都挺“铁”的,也没考虑过要领养孩子。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女性、男性,反悔总会有代价,但在反悔之前,“丁”的自由和欢乐是不可否认的,“丁”的自由和欢乐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后面如果有新的选择,就再按照新的选择去行动吧,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要有想象力。
回复
三城植柏:
12
2022-02-09
夫妻过久了会变成亲人,但是情_欲也是维系婚姻关系的纽带之一,喜新厌旧、垂涎更年轻的生命力是人本性。随年龄增长,对配偶的情_欲消退,如果没有孩子这一共同的血脉来维系家庭小社会内的各方关系,丁克夫妻如何能够抵御诱惑,继续维系婚姻?
吕永林
:
2022-02-09
195
在我看来,人的最大欲望其实是自我消解,亲也好,爱也好,欲也好,无欲也好,皆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观念将所谓“自我”抬举得很高,恰恰属于一种历史性的短见和“盲”。一对伴侣,无论结婚与否,需不断发现对方、彼此创造,并在此“发现”和“创造”中恰当地“丧我”(借庄子语)。至于抵御诱惑,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且每个的日常生态系统不尽相同,所需的各种条件、心态、思想状况不同,很难勉强作答。
回复
川贝贝撤回一条消息:
1
2022-03-31
老师您好,虽然我的想法可能有点消极,但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我们国家人口太多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养育下一代,也没有欲求去拥有下一代,感觉自己的基因没有什么需要延续的必要。有时候其实感觉自己是时代发展的垫脚石,所以如果我未来真的选择丁克了,我是否是被时代淘汰的那一个呢?我看到您说,未来的“安乐死”,其实我现在也在安慰自己,中国近代以来多少祖辈英烈付出生命,才换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为了未来的人,我是不是也应该慷慨奉献,这是对的吗?
吕永林
:
2022-04-04
3
你好呀,没事的。所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见得方方面面都可取,在某些方面,一个人同所谓时代发展逆向而行,也挺好。还有,“奉献”一事么,可以多种多样,何必通过生小孩?
回复
凡客程品:
1
2022-03-31
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是受多种因素支配的,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需要,如生或者多生孩子可以增加家庭劳动力,增强家庭经济保障,甚至可以“养儿防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另一种是观念的影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续香火,没有孩子的家庭不完整等传统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故分析当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应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他们还是否有较强的现实需要?二是他们还是否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吕永林
:
2022-04-04
1
说得是。
回复
跳 过:
1
2022-03-29
丁克是否只适合一些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的人呢,作为自认为是一个平凡人的我,只是单纯不太喜欢小孩,有必要选择丁克吗?
吕永林
:
2022-03-30
1
1.“你我皆凡人”……
2. “不太喜欢”跟完全不需要可是两回事啊。
回复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
11
2022-02-08
请问老师,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丁克,建议年轻人丁克吗?如果真的要这么做,要做好哪些准备?
吕永林
:
2022-02-09
164
之前在“澎湃”第六期“涟漪效应”(https://mp.weixin.qq.com/s/Uvvyg_bfafBha_BHH-k5dA)的聊天中,我曾说过我跟我爱人选择丁克的原因,顺手转发到这里——
选择丁克的原因还是蛮多的,现在回想起来,最早的时候可能就是像对小孩子并不是“特别有感觉”,就是说不像有的朋友把没有小孩儿当成人生当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或是“缺了什么”。我自己一直不觉得缺个小孩子生命就不完整,或者生活就缺了一个根本性的东西。
另一个比较强烈的理由是,我不想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因为有了小孩儿,让自己变成一个不想成为的人,或者去做一些所谓“降志辱身”的、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同时我也不想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孩,被时代、被社会、被他人绑架,要么去欺负别人,要么被别人欺负,而我却毫无办法,甚至有可能我就是参与绑架行动的一分子。
我爱人则看到周围的父母好像对于孩子有一种依附的意识,出于情感需要,或为了养老,或者是渴望在子女身上去寻找、去体现自己的某种价值,但因此,父母打造独立人格的能力和意识就比较薄弱一点。所以我爱人担心,如果是自己也要了小孩儿,将来会不会成为那样的老人?!
选择做“铁丁”,我们自己是做了如下一些准备(有些想法,也在“澎湃”第六期“涟漪效应”中说过):
第一,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尽可能地保有自己心智上的澄澈吧,即使真正的晚年来临了,也要保持自己精神上的鲜活。
第二,当然这些肯定不是空中楼阁,要有一定的外部的条件,比如说基本的生活的保障,像要有自己可以居住的房屋,再比如我会去购买相应的一些保险,提前选择自己愿意长期居留栖息的地方。
第三,要不断反思“人对人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反思父母对子女的需要。我觉得这种需要并不是无可超越的。
第四,要对“死亡”乃至“安乐死”有新的认知,实在是年老体衰时,该离开就离开,莫含糊。
回复
eszett:
1
2022-03-26
單身發問。
最近聽說退休以後不是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就沒幾塊錢退休工資,按照養老金的存續狀況來說,等到我退休的時候,估計身無分文,所以單身或者丁克人群,在生涯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做些什麼可以經濟自救呢?
吕永林
:
2022-03-27
1
我不知道。经济自救是指增加收入吗?那收入怎么增加呢?需要换个地方生活吗?也许在那个新的地方,收入不需要太高,一个人也能过得不错。另外,一个人如果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是不是就需想办法及早寻求可靠的社会保障,增加相应的社会保险?还有,除了伴侣或同道,将来是否也可以投奔某些民间社群?
回复
芽元:
1
2022-03-22
您好,选择丁克后您的婚姻过的幸福吗?对比同龄已婚已育的人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是什么原因让你坚定了丁克的想法?
吕永林
:
2022-03-24
1
请见我对前面一些问题的回答。
回复
talking666:
1
2022-03-19
老师 我和您想法一样 一方面最根本的也是觉得社会风气不好 不想委屈求全 不想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 可能自己太理想化太极端了吧哈哈哈 生活成本压力也算一方面吧 我才23岁 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您一样幸运 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嘻嘻嘻 live travel adventure bless and don't be sorry
吕永林
:
2022-03-22
1
谢谢鼓励!继续思考,继续前行,不畏改变。并祝福!
回复
澎湃网友JNfmAf:
1
2022-03-14
女人能独立生存是选择丁克的前提,你怎么看
吕永林
:
2022-03-22
0
1、都一样,无论何种性别。在现代世界,争取独立近乎每个人的宿命。
2、但在爱中,真爱的人们又需要部分放弃自我的主权,以更深地敞开或进入……除非,你经由他人,深爱自己。
3、不要小孩但要爱的丁克,亦然。
回复
云中阁下:
4
2022-03-08
选择丁克的话,请问如何对抗来自父母或者说老一辈人的反对呢?
吕永林
:
2022-03-11
25
一,不同的父母,需要不同的对待。不知你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和性情?是否已经僵化到了你只能与之对抗的地步?
二,我在回答别的问题时曾说,如果家长看见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同时家长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即使将我在“问吧”回答的许多话、许多理由都摆出来,也未必能说服谁。归根结底,是各个人在人间/世上心安与否的问题。家长自己心里有所不安,就会拿种种事情说事,就会把种种事情当事。
三,如果真到了非对抗不可的地步,那就想办法强大自己,好让自己能跟父母等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回复
yuqun2002:
12
2022-02-09
吕教授,您好。做为一名丁克,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的?是否会有不安全感?
吕永林
:
2022-02-09
89
请见我对“请问老师,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丁克,建议年轻人丁克吗?如果真的要这么做,要做好哪些准备?”一问的回复,大致如下:
第一,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尽可能地保有自己心智上的澄澈吧,即使真正的晚年来临了,也要保持自己精神上的鲜活。
第二,当然这些肯定不是空中楼阁,要有一定的外部的条件,比如说基本的生活的保障,像要有自己可以居住的房屋,再比如我会去购买相应的一些保险,提前选择自己愿意长期居留栖息的地方,要有自己的天地。
第三,要不断反思“人对人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反思父母对子女的需要。我觉得这种需要并不是无可超越的。
第四,要对“死亡”乃至“安乐死”有新的认知,实在是年老体衰时,该离开就离开,莫含糊。
回复
皖闽:
2
2022-02-09
到了晚年不羡慕别人有儿有女就好
吕永林
:
2022-02-09
160
有信心吗?嗯,有的。
回复
騰讯热心网友:
1
2022-02-09
现在觉得家庭是否完整?是否缺了一份人气?
吕永林
:
2022-02-09
148
对我们而言,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哈。“家庭完整”本身只是一种观念的产物,甚至“家庭”本身也只是一种观念的产物。我们所要面对的,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人在各种“关系”中的处境和感觉问题。而在人与人之外,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比如人与自然……在自然中,缺乏人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呵。
回复
斯嘉里是人间仙女:
1
2022-02-27
你们没有孩子,您和您爱人感情好吗?如果碰上分歧,吵架,冷战之后,如何修复和弥补呢?
吕永林
:
2022-02-27
16
两个人如果志同道合,声气相投,彼此欢喜,这些大概都没问题的。比如,我跟我爱人喜欢结伴到自然中去,亲近天地万物,上了年纪之后,人群和街市对我们的吸引力小了很多。当然,爱的双方要懂爱,要明理,要反思和减少人类身上那种 意必固我 的冲动。
回复
一起出海吧:
1
2022-02-22
吕老师,请问您是怎么驳斥“养儿防老”的观点的?
吕永林
:
2022-02-22
36
一、在公共、社会保障/养老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前现代社会中的平民百姓,现代社会中的无数农民、牧民、渔民,等等,很容易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当“养儿防老”成为刚需,各方就很难对话了,此时去“驳斥”,可能会是一种“不明事理”和“不近人情”,《事林广记》中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将养儿和积谷相提并论,可见其重。
二、现代社会如果能推行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完善公共、社会保障/养老资源体系,将所有人首先“还原”为真正的、现实的自由人和得解放者——同时绝不能是剥削者和压迫者,那么,别说“养儿防老”的观点可以驳斥,“是人就该努力、奋斗”之类的话,都可以驳斥。这样说,是不是太乌托邦了?
回复
不透露姓名的热心网友:
4
2022-02-08
想要成为丁克一族,需要完成那些内心准备?
吕永林
:
2022-02-09
91
这个问题很重要!许多事情,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或者改变不彻底时,未能对一个人的行动形成根本性的支撑时,我们特别需要有更充分的内心准备。
想要成为丁克一族,在现有社会现实和观念前提下,我和我爱人至少完成了如下一些内心准备——
一,要明白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最大欢乐和幸福是什么,同时也就明白了这欢乐和幸福是否是不可替代的。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有了小孩后曾说,“孩子就是我的一切”……在某些生命阶段,孩子是一个人的“至亲”,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寻亲者”,尤其是在让你感觉“不亲”的人间,这是孩子对许多父母的伟大意义。但“至亲”也可以是别的人,甚至是人之外的天地自然,没有孩子,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至亲”,拥有从“至亲”而来的欢乐和幸福。
二,要明白我们人生目的/生活方式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人生要义上,我和我爱人基本不以他人的评价为指导。不少时候,即使是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比如大学教授,也是缺乏真正的反思精神的,甚至简直就是愚蠢的。因此,千万不要以这样的“他人”或“知识分子”的话为人生指南。
三,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这辈子你到底要什么,什么是你最根本的欲望,是你欲望中的欲望,然后弄清楚,你的销魂窝点在哪里。比如我和我爱人现在,觉得在天地万物中自由行走就十分销魂,要孩子做什么呢!有了孩子,她/他可能还不乐意跟你到自然中来呢。
四,无论如何,要决心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日常生态和生命天地,建立自己新的精神地图。以此来奔赴当下和未来,应对一切不明事理的反对和阻挠。
回复
小兔兔
:
1
2022-02-20
请问您,您如何说服双方家长?
吕永林
:
2022-02-20
16
一,不必非要说服。
二,如果家长看见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同时家长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即使将我在“问吧”回答的许多话、许多理由都摆出来,也未必能说服谁。
三,归根结底,是各个人在人间/世上心安与否的问题。家长自己心里有所不安,就会拿种种事情说事,就会把种种事情当事。
回复
见心。。。:
1
2022-02-21
吕老师您好!我好多年前就听过丁克这个提法,想请问一下。什么叫丁克,人丁的克星吗?生不生小孩完全是夫妻双方的权利跟自由。喜欢的可以多要几个,不喜欢的可以一个不生。尊重就好。用丁克来形容会不会过当。即使一辈子铁了心不要小孩也只是俩夫妻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影响力如何当得住人丁克星这个名号!
吕永林
:
2022-02-22
7
哈哈,明知故问,有意思。从这个音译词表面去想,所谓丁克,也不过是一个个小小家庭自己的人丁克星罢了。至于要上升到全人类层面,那得是一场多持久的、多普遍的“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才成啊。这样的运动发起者和践行者,定是对人类失望得厉害。
回复
小兔兔
:
1
2022-02-17
请问您,您的爱人还是您先提出当铁钉?
吕永林
:
2022-02-19
19
是我先。
回复
逆流而上:
5
2022-02-08
你好,如果一直保持丁克状态,年老后,另一半恰巧去世,那还幸存的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吕永林
:
2022-02-09
62
好悲伤的话题,恕我难以作答。
回复
澎湃网友Mfe2Iz:
3
2022-02-18
请问对于传统思想传宗接代怎么认识,我们可以完全无视吗?
吕永林
:
2022-02-19
16
人出于生存与生活、自我扩张与延续、害怕虚无、渴望汇入各种永恒存在等欲望——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难免会生出传宗接代的想法。不能无视的,归根结底是各种人和各种统治人的力量,而未必是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本身。
回复
澎湃网友IfiIra:
3
2022-02-08
房子、书籍等遗产准备留给谁
吕永林
:
2022-02-09
56
书留有缘人,房子归公哈。
回复
神的鱼儿:
1
2022-02-13
吕老师,请问您身边有孩子的亲友会对你的生活感到羡慕吗?可否具体描述一下您现在的日常生活?
吕永林
:
2022-02-13
38
嘴上说羡慕者多,心里怎想不确定。我们正在努力进行一种新的日常生态实验,以创造自己一整套的日常生活/生态体系。其中,我们对人的需要在减(-),对天地自然的需要在加(+)。有些具体的做法,可见我爱人所著《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和我们合著的《我的自然笔记》系列图书(此处插播了广告哈)。
回复
蝼蛄不可言春秋:
9
2022-02-09
可是身为拥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基因携带者不把它们留在人世间,岂不是“你”未曾来过,不觉得有所缺憾?
吕永林
:
2022-02-10
38
在惯常感觉层面,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包括我们的教育系统,多半也会这么开讲。但这只是一个既有感觉、知识、思想运作的结果,需经反思。如果不断反思之后,还觉得想要留下存在和来过的证明,再说哈。不过呢,除了“有”,我们还可以看见“无”。人类本就是无中生有之物,终归于无,也未尝不可。如果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可信,那么所谓天地有大美,所谓人类独一无二且伟大,也是一时一时的,诸多生命之“无”,是“常有”的事,不是吗?
回复
易樊:
2
2022-02-13
丁克家庭注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使自己更加优秀,才有实力和能力为自己筑牢晚年的安全屏障,但没有子女,在自己无法掌控自己时,需要社会健全完善看护照服的投入机制,在社会还没有能力接受还没有准备好时,不建议丁克。
吕永林
:
2022-02-13
35
人到中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警惕所谓的“优秀”意识。现在想想,我和我爱人丁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在世界上跟别人变态地争、变态地优秀。
回复
柒星:
7
2022-02-08
丁克的人生是否不完整?
吕永林
:
2022-02-09
46
完整。天地很大。
回复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
3
2022-02-14
老师您好,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一些伪丁克?他们可能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这样的话是不是更容易面临婚姻危机、养老危机?
吕永林
:
2022-02-15
13
不建议使用“伪丁克”这样的词。直接面对最根本的问题,比如“他们”“怕什么?”
回复
Kojima:
2
2022-02-08
请问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应该如何解释呢,是面对催生一直敷衍拖延还是直截了当跟父母说
吕永林
:
2022-02-09
42
直说,说清楚,但要有心理准备,要有耐心,毕竟,用国外一学者的话说,父母是“有意义的他者”……用我的话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光父母创造了我们,我们也需要“创造父母”。
回复
加载更多…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