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鋐:
题 主
2019-06-24
1
基于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以地块运动为特征的认识基础,那么中国大陆及周边可初步划分出青藏、西域、东北亚、华北、南华和滇缅等6个Ⅰ级地块区,以及拉萨、羌塘、巴彦...喀拉 、柴达木、祁连、川滇、滇西、滇南、塔里木、天山、准噶尔、萨彦、阿尔泰、阿拉善、中蒙、中朝、燕山、鄂尔多斯、华北平原、鲁东-黄海、华南、南海等22个Ⅱ级活动地块。活动地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界带构造活动强烈,是地壳运动变形和应力应变的集中带,也是强震活动的集中带。
在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测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途径。这三类方法是互有联系的,在实践中往往综合使用。
(1)地震地质途径。 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强度的一种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
(2)地震统计途径。 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以及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概率。
(3)地震前兆途径。 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地震地质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
回复
我的回复是...(最多能输入800个汉字)
0/800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