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城市的名字也写在水上——由《泰晤士:大河大城》谈起

2020-08-14 21:20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钱成熙

作为进行中的上海书展的活动之一,上海文艺出版社邀请到四位嘉宾,在上海朵云书院开展了一场圆桌读书会。读书会从不久前出版的新书《泰晤士:大河大城》谈起,从泰晤士河流域的地理文化、它对英国文学、戏剧和影视领域的影响,以及城市如何哺育一座城市,来聊聊“城市、历史与人”。

读书会现场 出版社供图

四位嘉宾分别是,《泰晤士:大河大城》的译者任明、电视主持人骆新、作家以及评论员毛尖,以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劭恺,他曾于牛津大学攻读哲学博士。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在此刊发读书会的部分发言摘要。

任明:泰晤士河其实只有346公里长。世界上最长河尼罗河有6670公里,长江长6400公里,而泰晤士河只有这些河的长度1/20左右,是非常短的河,但为什么这么短的河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这么重大影响?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河流与人类生命、人类文明与城市发展与历史的关系。

骆新:看到河与看到土地不一样,孔子看到古代的大河,会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往在大河边上的城市,它的胸怀很大程度上跟河流有关系。

河流也是一个城市的公共会客厅。泰晤士河保留了洛克时代以后的传统,自由和财产私有权利,他们认为什么样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一定是知识可以被共享的社会,这才是最好的社会。所以英国人的创造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知识可以被共享以后人们的集中创造。一旦分裂开,比如把泰晤士河分为A段、B段、C段收费的话,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创造力。

泰晤士河流经威斯特敏斯特

毛尖:这本书不光是一条河的历史,不光是泰晤士的历史,不光是伦敦的历史,甚至不光是英国史,而是欧洲史。虽然它只是一本单卷本,但信息量不亚于六卷本的英国史。

它把经济史、文学史、地理志、民族志、考古等各种元素席卷在一起。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写的时候信手拈来,比如“这里是英格兰很多与时间与历史相关故事的发源地,譬如作家的先后……等作品”,一个句子里席卷了那么多名词和作品。我们也能有这样一本书就好了。

书中也传递出了英国人的生活和水之间的关联,像雪莱最后写的墓志铭“这个人不是消失了,只是进入海的变幻”;还有济慈的“他的名字写在水上”。读后你会理解这一点。

骆新:对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是《肮脏至上》,英国广播公司专门拍过一个电视纪录片,讲伦敦中世纪欧洲一直到进入工业文明的英国,曾经是有多脏。这本书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也是,原来泰晤士河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直都那么美好的。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有另外一本书《伦敦传》,如果这两本书配合起来,可以对英国历史了解更多,那本也写得更轻松一些。

毛尖:我也很喜欢泰晤士脏乱差的部分。但不一样的是,你们去看过泰晤士河,但我没有去过。我是在一个更文学意义上理解这个脏乱差的。

我做电影研究比较多,而且是黑色电影、黑帮电影的粉丝。我很喜欢书中几段黑色电影受到泰晤士河的脏乱差所启发的故事。其中一段描写了1878年9月3号,一艘叫做艾丽斯公主号的船在泰晤士河上与另外一艘船相撞的事故。这次事故是泰晤士发生最大的一次灾难,也是整本书中最灾难性的一章,写得非常好看。其中一句话写得非常形象:“事发后,附近一艘船的船长表示,除了将这些人比作水里的绵羊,想不出更好的比喻”。

特纳笔下的泰晤士河,雾气弥漫 图 泰特美术馆

事后调查发现遇难者并非完全因为溺水而死,因为水太脏了,排出了大量的污水。书中这样描写:“两股不断流入的腐烂发酵的污水,像苏打水一样,发出嘶嘶的气泡声,散发出有毒的气息,这些水的颜色如此之黑,使得河水一直到数英里以外还是黑色的,并且散发出尸房的腐烂气息。这些人身上覆盖着某种黏液,衣服都变了颜色,而且受害者的尸体是不正常的肿胀,有些连棺材都放不下。场面是非常惨烈的。”

其中有一个细节很黑帮电影。一位在相撞事故中幸存的女士后来又不幸成了开膛手杰克的牺牲品。为什么呢?因为船沉没之后,她可能死了孩子、丈夫,走投无路去做了妓女,才遇上了开膛手杰克,两条线并拢了。

19世纪版画,死神在泰晤士河上收割

这就是这本书写得特别好看的地方,两页纸讲了一件事,情节含量非常丰富。这是伦敦特别脏乱差的一面,也是伦敦特别有故事的一面。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好像就没有故事了。它的这种魅力让我们这些没到过泰晤士边上的人,也能感受到。

伦敦市郊,泰晤士河是河畔居民享乐的场所 图 钱成熙

曾劭恺:河流一直有文学上的象征意义。带来死亡,也带来生命。对英国文学产生过深厚影响的《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也把河流跟死亡联系在一起。他写到约旦河时,有一段非常触动人的话:“这条河,的确令许多人恐惧。它的河水对于渡河者是冰冷的,对于舌苔来说是如此的苦涩。但是当我想到彼岸为我存留的盼望,以及在那里等候我的人的时候,这个思念像烧红的火炭印在我心中。”

毛尖:英国人对死亡也有一种幽默感,这可能也和河流有关系。

比如说滑铁卢桥是泰晤士河上的自杀之桥。书中写到狄更斯的大儿子去采访了滑铁卢桥的收费员,后者指点了他从桥上自杀的最好位置,并且告诉他如果自杀者从桥上护栏把手中间跳下去,他们不会被淹死而是被摔死。这本来应该是一场哀悼式的调查,却有个人来告诉他,有些人没跳好,你真要跳的话应该怎么跳。

英国有非常多的文本也与死亡有关。书中引用了19世纪的《胡闹之书》,有首诗写到有位老人,不小心掉进了泰晤士河,当他被发现后,他们说他淹死了。这样的文本把本来悲惨的死亡写成了带有一种奇特的具有欢乐感的打油诗。英国对死亡有非常多各种层级的表达,而这种反生命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缔造了英国文学。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