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新突破:深圳与东莞惠州等市“统筹合作”箭在弦上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20-08-12 14:28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8月,深圳特区将迎来设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一线城市。

伴随高速发展而凸显的是土地空间不足等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针对深圳土地紧缺等瓶颈问题,囊括周边东莞、惠州等市相关区域的统筹合作发展大方向已经确定。

“小空间、大作为”

2019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以接近2.7万亿元紧随京沪两城排名全国第三。从1979年到2019年40年间,深圳GDP增长超过1万倍。

作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城市,深圳的城市面积相比其他一线城市较小已经成为共识。当前,深圳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

伴随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城市后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小空间、大作为”,但难持续,已经成为制约深圳今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行政区划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林拓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分析称,当前,深圳可供建设的新增土地所剩无几,进而引发的是房价高企、经营成本上升、创业型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等严峻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城市永续发展。

“深圳的空间确实太狭小了,所以土地就很珍贵,深圳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经济密度全国第一的奇迹,很了不起。但也应该看到,空间太小,发展到今天,深圳如果再这么小下去,对来这个城市创业的年轻人和这座城市本身都很不利。”林拓说。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近年也撰文指出,正因为土地、房地产价格高涨带来厂房租金快速增长,导致2015年前后深圳高端制造业发生大规模外迁,“加重了深圳产业空心化的风险,给未来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长远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2018年,“华为要搬离深圳迁往东莞”就曾引发热议,当是有分析认为正是因为深圳土地供应不足等问题才导致华为将部分部门外迁。最终华为表示总部基地将永远留在深圳。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锣密鼓进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满一周年,“双区”叠加下的深圳有望迎来新一波政策红利。

“大统筹、深合作”

一般说来,扩大一座城市发展空间的常用方法是进行区划调整,如撤县设区等。但林拓对记者分析称,深圳这么做的难度极大,深圳早已无县可撤。

“当时深圳作为改革探索的先锋,特区设立之初规模确实应该适度。”林拓说,“现在深圳面临的问题是,要扩容,但举步维艰。珠三角城市群的特点是密集型城市格局,地级市多且强市林立。”

林拓认为,“其实,路走远了,有的时候反而忘了我们为了什么而出发。理想的做法是深圳不仅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周边城市也能够更好发展。做好发挥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功能这篇大文章,既要基于行政区划,但又不能局限于行政区划,综合多种策略打好‘组合拳’,切实有效地推动跨市域的合作协同发展,具有更大的示范意义。”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目前深圳与周边东莞、惠州等市相关区域的统筹合作发展大方向已经确定,不过具体范围与合作模式尚未最终敲定。

林拓表示,所谓“统筹合作”,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般化的做法可能流于形式,还可能加大协调成本,实际上,要做到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市充分汇聚各方面的优势、智慧与能量,相向而行,统筹发展。

但他同时提醒称,“这个统筹合作不宜理解为深圳一家独大,而是大家在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之中,推动深圳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新境界,为周边城市注入更强劲的发展新动力。”

虽然最终方案尚未确定,但其重点之一必然是统筹合作的新型利益平衡机制。财政如何分配是其中一个关键内容,林拓分析称,“不能以原来零和博弈的思维来思考了,统筹合作后必将在广东省内形成一个更为强劲的新增长极。如果说,当年深圳是改革先锋,那么,新一轮统筹合作将为全国高质量区域协同发展再树新标杆”。

无独有偶,今年6月,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浩等三人撰写的《“三区”叠加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一文。

该文提出,深圳应与周围的东莞、惠州、汕尾、河源四市统筹合作发展,探索“一个跨行政区域的资源统筹、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统筹合作新模式”。

其实,深圳市自身早已明确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存在,深圳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思路近年来也多次被官方提及。如在在《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深圳官方坦言,深圳地域面积较小,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要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

再如,深圳市发改委对外公布的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要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呼吁持续深化深莞惠一体化进程,探索在临深区域试行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多区联动模式。

“深莞惠汕河”

今年6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这是近期广东省公开文件中首次透露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的具体范围。

如果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为“深圳都市圈”范围,2019年,深圳都市圈GDP约为42747亿元,占广东省的39.7%;常住人口约为3290万人,占广东省的28.56%;土地面积约为36312平方公里,占广东省的20.2%。

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统筹合作的发展想法也并非没有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前,深圳一度归原“惠阳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此后1988年,惠阳地区行政公署拆分为四个地级市:东莞市、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2019年深圳GDP以2.69万亿元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东莞(9482.5亿元)、惠州(4177.41亿元)经济体量分别在广东省内排名第四、第五,汕尾(1080.3亿元)、河源(1080.03亿元)则相对落后。

近日,东莞、惠州当地的两份政策文件也引发广泛讨论。东莞市政府发布“关于暂停滨海湾新区范围内各类建设行为的通告”、惠州市惠阳区则发布“关于废止相关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通告”。

两份文件再度引发“深圳是否要扩容”的猜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有网民在惠阳区网络问政平台上询问上述文件是否与深圳都市圈有关,惠阳区自然资源局则回应称:相关《通告》与深圳都市圈、创建深莞惠都市圈无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