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红色文创大赛揭晓,呈现潮流化年轻化特色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0-06-30 18:16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文创热”的不断升温,依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红色文创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现出潮流化、年轻化特色。第一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颁奖暨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启动活动今天在东方网举行,初心锁、“回忆革命之路”等获奖作品逐一揭晓。

“回忆革命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在展示现场看到,琳琅满目的红色文创有以石库门建筑门框外形为原型的初心锁;有以“一大会议”期间,桌面上的茶水杯壶为灵感设计的茶水分离保温杯,还有桌游、八音盒、手机壳等,兼具创意性和观赏性。

第一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该赛事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东方网、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全市32家红色文化场馆协办。

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启动活动现场

大赛启动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各类设计爱好者踊跃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656件。经过大赛组委会初评,部分作品在网上进行了展示,除了市民评议外,主办方还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从作品的创意设计、美观完整性、主题性、市场性等方面综合评分。

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入围奖20名。获奖作品涵盖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纪念馆、宋庆龄故居等沪上知名红色文化场馆的标志性元素,充分发挥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

由王钦庆、朱益健设计的初心锁,悦闻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设计的“固以树德”茶水分离保温杯,龚金程设计的“回忆革命之路”系列文创产品获此次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

初心锁

据设计者介绍,初心锁的创意来自石库门建筑门框外形,浓缩党三次大会历史;开锁密码为每次党代会召开的时间,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固以树德”茶水分离保温杯

“固以树德” 茶水分离保温杯灵感来源于“一大会议”期间,桌面上的茶水杯壶。保温杯以复古饱和的配色搭配现代简约插画,展现建党后的美好生活。

“回忆革命之路”系列文创产品则选用多个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海特色门牌路标元素,具象化推广革命经典。

荣获二等奖的“红色之旅”桌游则是一个文化创意类棋盘游戏,贯穿“知识就是财富”以及“了解党的历史”的理念,寓教于乐,让玩家了解上海红色历史文化。

“红色之旅”桌游

别致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海上砖红色八音盒”在展示现场也吸引了很多围观者。木质的八棱形框内镶嵌一块海上砖,砖面正面是一个手绘的“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建筑,集中呈现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海上砖红色八音盒”

据主办方介绍,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也成为上海鲜明的城市标志。近年来,随着文创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红色文创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且呈现出潮流化、年轻化的特色。对于此次在大赛中获奖的优胜作品来说,如何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喜爱?

“红色建筑-彩界”系列文创产品

启航——文具衍生系列设计

海上文创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将于明天(7月1日)策划推出“追梦者”红色文创七一网上直播活动,邀请新时代青年代表、红色场馆代表共同讲述上海红色文创故事,让人们在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正能量的同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共融点,不断壮大和发展上海红色文创产业。

“红忆•迹” 系列文创产品

此外,海上文创将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旗下饿了么、口碑平台开启深度合作。海上文创,将持续提供各类文化文博IP;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旗下饿了么、口碑平台则利用阿里生态优势,将IP元素与消费产品结合,联动本地生活商户进行独家发布。

“文物新说·话解放”文创产品套组

此外,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国资委、团市委、市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也于今天下午宣布启动。

第二届文创大赛除了新加入了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外,大赛组委会将为参赛者提供包括红色文化云培训在内的一系列红色主题培训活动,广泛挖掘和培育文创人才、文创项目、文创企业,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

“红色家园”笔筒

“红色故里照我心” 建筑系列书挡

陈云故里-百年玉兰·灯具

文创产品展示现场

文创产品展示现场

附:“追梦者”红色文创七一网上直播活动相关信息

7月1日是七一建党节,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海上文创”联合东方网娱乐共同打造,“追梦者”七一特别活动,将由淘宝主播李佳琦,演员、歌手许魏洲,奥运冠军吴敏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技技师王曙群联合红色场馆代表共同讲述上海红色文创故事。

播出时间:7月1日(周三)晚21:30分

播放平台:东方网娱乐、新浪娱乐、头条新闻、百视通、IPTV 。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