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社区·融合|邻里有偿互助能否助力社区经济

田志
2020-06-30 12:50
来源:澎湃新闻

在无差别的新冠病毒攻击下,聚众性线下服务产业遭到重创。实体商场及街头商铺零售经济,在经受了近年来电商网购冲击后,又迎来了疫情的重击,街头小经济体不得不自生自灭。

在当下城市生活中,大中型社区的居民规模往往超过万人,号称中国最大的北京天通苑社区,常住人口更是超过了60万。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社区取代了过去基于地缘和亲缘的村落和集镇,然而这些社区却存在功能单一化和社交陌生化的问题。社区周边通常会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服务,而社区内部也有个别住户开办亲子教育、美容理发等服务,但社区基本上是一个松散、沉默的聚居性群体。然而,此次疫情让我发现了社区经济的新方向。

我住在北京东城区的一个大型小区,总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万人,本人也是一个近两百人社区生活群的群主。前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有个业主在群里推荐自家老人包的手工馄饨,食材取自超市,无论是品质还是性价比都优于餐馆和外卖,由此快速获得了邻里青睐。

社区群里的手工馄饨。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为测试,我在群里发布了自己新蒸的山东发面馒头,面里掺上了我在北京郊区亲自采摘的榆钱,这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乡土风味。我在群里展示厨艺,没想到收到了多位邻里的预定,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作者制作的榆钱馒头。

受此启发,我在社区群发出公告,动员邻居们各尽所长,报名参加社区有偿互助计划。我将有专长和服务意愿的业主汇总在一个表格中,并发到群里共享,并表示后续将持续更新。

目前已有十多位邻居报名登记,服务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厨艺餐饮,包括馄饨、馒头、烘焙等;二是育儿教育,包括书法绘画、育儿咨询等;三是家庭服务,包括摄影、布艺、保险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即使没有此次疫情,社区周边的许多商铺也会面临挑战,它们都存在三种刚性支出:一是人工成本,外地经营主还需要支出食宿等生活成本,而北京对低端产业的限制也减少了服务业的便利性和丰富度;二是房租成本,尤其是临街店铺成本较高;三是店铺的装修和设施配置等固定投资成本。这些成本都会附加到产品的价格中。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此做一个引申解释,线下的临街经济体一旦没有足够的流动人口和消费支撑,“栈道”就会废弃。因此经营者、创业者要有低成本的生存发展方案,而“陈仓”就是就业谋生的新模式。

疫情会不断考验个体、家庭、社群和区域的极限生存能力和生存策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社区的自身功能和价值。我认为,社区的经济空间有待发掘,而社区居民自身能够成为社区经济的主角。

社区,首先是一个人群聚集的集合体。有人群,就有消费,就有市场。社区经济,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社区内部会衍生出自发的居民市集和百业百态,而居民是社区经济的主角。

虽然疫情造成了再就业压力,但社会的内在消费需求以及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因此减少,疫情后社区内部的服务需求会进一步突显。

一方面,城市中具有劳动力的空闲人群主要有六类:一是以育子育儿的全职妈妈(或爸爸);二是退休活力老人;三是以看护孙辈和家务为主的长者及亲友;四是走出校门不久的待业青年;五是失业、半失业成年群体;六是业余时间较丰富或处于创业规划期的成年群体。而疫情下,社区出现了更多失业人群,有了更多劳动力。

另一方面,社区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一是亲子育儿;二是家政劳务;三是餐饮外卖;四是大健康服务;五是家庭功能性服务。

在社区内部,劳动力供给和家庭服务需求都是刚性和明确的,只是缺乏有效的管道和平台进行连接。

概括起来,社区服务的提升可以有三大路径:一是大商业体系的介入,比如电商、生鲜类企业采取的人传人式微信直销模式;二是社区基层组织和物业牵头的业主创业活动,该模式优点是资源足、力度大,挑战是组织方的执行能力和积极性难以保障;三是业主自发组织的有偿互助活动,该模式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挑战在于前期受众和经济规模有限,需要有创业精神的团队进行拓展和推进。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社区业主参与创业,是社区经济的重心。简而言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认为社区有偿互助模式有五大优势:

一是信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有一道基于互信的服务品质保障,减少了信息成本;

二是便利,外卖最快也要10-20分钟,而社区内部的服务三五分钟足矣,我以“田老师山东馒头”为店号,最快物流配送记录为3秒,是对门邻居下的订单;

三是用工灵活,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兼职做;

四是没有房租和用工成本,这个优势未来还将进一步碾压和压缩街头经济空间;

五是社区中的各领域人才广聚,能够满足需求的多样性。

我与一些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基础的朋友们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开展有偿社区服务联盟,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一个朋友表示,自己的社区微信群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物业管理群,很排斥各种业主创业的想法,贸然发布信息甚至有退群风险。这个朋友有个祖传的烧鸡秘方,我品尝过她妈妈的手艺。我鼓励她说,如果现有社区微信交流群不友好,要么与群主坦诚交流获得支持,要么自己做一个新的能提供互助服务的社区群主。也可以通过给各家发送小广告便条的方式,积累初始客群。最近,这位朋友的妈妈很希望与我合作,共同推出私房秘制烧鸡。

还有一个朋友,是我孩子同学的妈妈,在一次家庭郊游聚会中,我品尝到了她分享的蛋挞和蛋糕,口感很好。她说是自己做的。很多高手不仅在民间,而且就在自己身边。我说,这么好的手艺为何不分享给周围的邻里朋友呢?作为一个社区群主,我可以帮她在群里做推广,她欣然接受了这一提议。

群策群力,结盟协同

在社区经济方面,首当其中的挑战是健康安全。食材来源和卫生条件最为大家所关心。

在微信群里,有个群友提到了食品健康问题。一位妈妈的回复很有代表性:第一,所有食材都来自大超市,其中肉食为知名有机品牌,所售制成品全部手工制作、即时送达;第二,全家都是医生,单位会定期体检,疫情之后,会安排家人第一时间办理健康证。

社区经济的第二大挑战是产业规模,我的妻子就有疑问,在小区做包子馒头、钟点家政能作为职业吗?一个微信群的消费群体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我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努力争取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在小区内不影响交通生活的开阔地,开辟潮汐早晚市场,以备案审核制方式支持小区业主创业;

二是通过小区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定期、长期发布业主的创业项目信息及联系方式;

三是如果社区和物业不愿意参与,可以由社区创业者构建联盟体,统一整理和发布服务信息,比如利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在社区出入口宣介,建立服务微信群;

四是家庭创业有空间和消费群体的局限,但社区经济的价值不在于盈利多少,而在于以微小的成本和代价,进行市场定位、试错和优化,为后续创业事业打好基础。

社区有偿互助服务,实施的起点是社区微信群的信息共享空间,然后可以逐次实现全社区、周边社区、街区和更大范围的扩展。比较理想的路径是,基于单一社区的创业可以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联合体,以抵抗资源和信息的局限,后续再实现不同社区间的联盟。

通常来说,任何一个社区至少都可以发掘出数十个积极的创业者,有的拥有一技之长,有的可以提供富裕劳动力。如果能和周边的社区实现互动和共享,那么就能够倍增社区经济和创业者的市场空间。

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庭和家族都是最稳定的创业机构。将一件服务做到极致,都有机会立足于世。这个世,首先就是社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寻求创业者,寻求同盟者,从家庭和社区起步,这也许是后疫情时代值得探索的方向。

(作者田志系中国投资协会城投委副秘书长、北京三角地文旅创始人)

关于“后疫情社区”

2019年,“社区更新观察团”走进上海5个社区,听社区实践者分享在地经验,与关注社区议题的人,一起漫步、观察和讨论。2020年,社区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一线,后疫情社区将有哪些变化?社区治理会有哪些转向?我们将在“融合”、“治理”和“数据”三个主题下,继续观察,探讨社区的未来。

海报制作:尹惠璇 摄影:周平浪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