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好书|《红墨水》:平壤之行——用日常超越日常

李老八
2020-07-05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李老八,业余摄影爱好者,推荐《Red Ink》:

有个家伙从东德被派到西伯利亚工作,他知道书信往来都会被有关部门审查,所以和朋友约好:如果信件用蓝墨水写,是真话;反之倘若用红墨水写,就是假话。过了一个月,朋友收到了来信,信是用蓝墨水写的:“这里一切都特别好!商品琳琅满目,食物丰富多样,公寓不仅宽敞,暖气开得也很足,有很多漂亮姑娘可以勾兑。只有一个不好- 买不到红墨水。”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齐泽克(Slavoj Žižek)常常讲这个笑话,甚至在《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的前言中直接引用了它。摄影师马克斯•平克斯(Max Pinckers)拍摄于平壤的新作《红墨水》,书名正来自于这则笑话,作者试图借用“红墨水“的意向提出疑问:如果我们拥有表达的自由,同时缺乏了表达真相的语言,还能做点什么呢?

由军事导游带领着从朝韩警备区大楼望向韩国,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2017年4月朝鲜进行了一系列导弹试射与核试验,美韩在同年8月进行了联合军演,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平克斯应《纽约客》(New Yorkers)之邀,负责给作家欧逸文(Evans Osnos)的朝鲜特稿文章配图,而后他将此次的行程照片集结成册,所以有了这本粉红色封皮小书《红墨水》的面世。照片都是拍摄于此次行程,拍摄全程受到朝鲜方面的管制,所以在拍摄内容上略显单薄,但笔者想借用平壤之行的照片,试图在本文中探讨一个话题:摄影师如何超越现实的日常性。

金正恩访问平壤孤儿小学时摸过的毛毯,展示于陈列室中,这个房间专门用来纪念他的慰问,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去朝鲜之前,平克斯已经完成了两本关于印度的摄影书,借用宝莱坞的影像式样分别探讨了印度电影产业对全社会的影响,以及印度社会现实下的爱情与婚姻,两本书从当地报刊、宣传画、电影剧照中借用了图像参考。摄影师提前预设了理念(idea),采用了在事件发生地重新复原景象、布景式摆拍、应用环形闪光灯等手法,在拍摄过程中结合现实环境,运用布景和打光这些商业摄影的技巧- 这是大部分纪实摄影师所缺乏的能力,来表达拍摄对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平壤孤儿小学中,正在上英语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现实”对于平克斯是多维度的,有时候甚至处于注意力的盲区。当下纪实摄影中的陈词滥调,不能表现出平克斯眼中的“现实”,他试图呈现“去中心化、去形式化、多维度”的纪实摄影。有时候他为了叙事的完整性,不是刻意加入什么,而是刻意强调缺失了什么。在三个层面上,平克斯完成了对现实日常性的超越:

1 在工作方法上,马克斯•平克斯放弃了通过大量拍摄、再从中挑选照片的方法(很多摄影师习惯称之为“出片”)对于平克斯而言,组图的质量不再取决于意外的偶然性获得,而是通过拍摄前的预设与拍摄时的控制与介入,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作品,注意力放在如何围绕理念叙事上。

“出片”式的工作方法常见于街拍摄影师的操作,以及编辑从图库中围绕某个关键词与概念挑选图片的做法,例如梁丞佑(Yang Seungwoo)拍摄的新宿与马特•斯图尔特(Matt Stuart)镜头下的伦敦,以及苏文(Thomas Sauvin)用北京垃圾站中抢救出底片,继而拼凑出中国婚礼的敬烟集锦。前者的摄影师付出大量的时间来试错,后者的图片编辑需要在海量的图片中筛选权衡。这两种方式都浪费了巨大的工作量,而图像的最终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摄影师的灵光一现与图编所做的后合理化。

除了摄影师对构图与拍摄对象的挑选,摄影本身似乎成为一件碰运气的事情,逐渐变成自下而上的总结性陈词。而平克斯试图跳脱这种归纳式的拍摄方法,在历史和档案资料中寻找感性的线索,完成自上而下的推论式拍摄。

朝韩警备区纪念品商店中的高丽参雕塑,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马克斯•平克斯并不用偶得的方式拍照,他没把自己局限为外在的观察者,而是利用强有力的自我介入去操控图像,完成理念的表达。他试图在学术圈夺回“纪实摄影“的解释权,希望创造一种基于“猜想”而非”知识和真相“的纪实摄影。与其说他混淆了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范畴,不如说是发展了纪实摄影的多种可能性,超越了现实的日常性。

2拍摄的技法上,他在摆拍中大量运用布景与闪光灯,引发陌生化和抽象化的体验。平克斯坦言,自己的拍摄方法受到了两位善于摆拍的前辈的影响:一位是杰夫•沃尔(Jeff Wall),他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在类似摄影棚的布置下,用布景的手法(类似搭设舞台的做法)构建环境,真实的再现场景,平克斯认为这与纪实摄影十分类似。另一位前辈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则完全不同,他从来不主动布景,只在现实中的场景中-如实际生活中的环境等-摆拍照片,但是他对闪光灯的运用却带来了意外的剧场感。

平壤藤本健二餐厅的餐食,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平克斯与两位前辈的最大区别在于,他试图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一个广阔的故事,而非一张张单独的图片。他的做法则介于两位前辈之间,拍摄地点与人物都是来源于真实的事件,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或利用闪光灯和布景,有时候只是再现当时的场景,有时候介入做出一些布景调整,在舞台式的布景中捕捉即兴的瞬间(spontaneous moment)。闪光灯减少了曝光时间,在技术上提供了拍出动感(movement)的便利,而两位前辈的图片大多呈现为静态,也许由于布景技巧或是器材重量的限制。

时值光复节(8月15日)在朝鲜中央动物园吃烧烤的人们,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平壤的行程由朝鲜行政部门制定,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味。平克斯将行程中的平壤看作一个巨大的布景,当地人民按照剧本为游客们卖力表演。《红墨水》的照片都抓拍于平壤的街头,但借用这样的说法,平克斯回避了抓拍与摆拍的讨论陷阱。

黎明大街的公寓,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环形闪光灯是平克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压制了自然光下的阴影,从而消除视场中各个元素的视觉深度和体量感,削弱了它带给读者的真实感,以获得一种抽象感与剧照感。马丁•帕尔(Martin Parr)早期拍摄英格兰海滩时,当地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太阳很高,光影对比过强,传统意义上认为这不利于照片的色彩呈现,但这段时间也发生着许多故事,帕尔不想浪费4小时的宝贵时间,所以他引入了闪光灯来限制阴影,制造出有趣的光影效果。帕尔在以后的拍摄中延续了这个方法,白天使用环闪也成为他的个人化标签。同时代的英国中产阶级用消费主义与社会对话,社交与个人生活方式充满了浮夸与炫耀,帕尔用“有趣”为这种荒诞感罩上了一层面纱,形式与内容形成了互含的关系。平克斯对闪光灯、反光板的使用也是为了完善主题的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形式游戏。

由于朝鲜海关没收了平克斯的环形闪光灯,无奈之下,他只能用胶带捆绑若干小闪光灯,完成了《红墨水》的拍摄。在画册配文中,欧逸文打趣道:平克斯没有了环形闪光灯,就像让他只用十二个英文字母写文章。

美国军舰普韦布洛号博物馆的房门细节,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布景与闪光灯的运用,都给读者谋求了一种陌生化和抽象化的体验,是一种超越了预判的非客观体验。“陌生化…不是要给人一种出格的体验,而是反弹出来的但又不引人注意的体验。这不是因为元素的重现,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记忆的含糊(allomnesia),把新的体验或者语境误认为过去的体验。” 

3 拍摄的理念上,关注语义(semantic)而不是句法(syntatic),注重整体意义的建构(sense-making)当下的大陆摄影中,在图像的形式与色彩上,存在一种 “极端化”的倾向。要么是类似森山大道的冲击性画面,要么是低饱和度色彩加上无表情的面孔,或者单纯借由文本叙事,照片沦为文字的附庸。摄影师简化了许多操作,导致形式与主题的脱节,加上创作逻辑中因和果的一一对应,难以产生思考的回响,导致读者不能在阅读中反弹出意外的体验。读者也不需要思考,就理解了摄影师的意图,所以也不会再读第二遍。

高坊山招待所的宴会,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而平克斯的作品,没有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去刺激他的读者,也没有试图用极简的画面掩盖单调,我们借助吕克•马里翁(Jean-LucMarion) 关于“平淡的漫溢”的思考,他的照片是用一种反体验的营造打动读者。“反体验不需要一个很震撼、很轰动的事件,用上的是最普通的日常,要求的是放开我们自己,顺着意外走。”

在朝鲜中央动物园骑马的一对男女,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他的注意力不局限在单张图片,而是始终放在叙事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意义的建构,对意义的建构始终大于单纯的对拍摄手法和形式的考量。平克斯拍摄《红墨水》的初衷是描绘平壤在城市建设、建筑风格、穿着、娱乐、教育、饮食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宣传,来呈现漂浮在平壤上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在平壤的旅行中,平克斯感受到了东亚社会中的微妙:所有的禁令都没有被明确的说清楚。他小心翼翼的打着太极推手,越界了便收一些,对方默认了就“得寸进尺”一些。在官方宣传中,游客是不能对着军人拍照的,但是在实际拍摄中,管理最严格的警备区却不用遵守这个规定。规则在主客体的互动中,忽进忽退,这些没有明说的“灵活”让平克斯感到了万籁俱寂的恐惧感。

锦绣山太阳宫附近准备上班的街道清洁工,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平克斯没有用直白的图像语言描绘这种感受,而是通过烘托和暗示的方法渲染出氛围:金正恩慰问时摸过的棉被,人们用亚克力玻璃盖好,加上金属铭牌供人参观;平壤公共建筑的浅色装修室内,人们的表情与体态在其中无处可躲;人们都身着近似颜色的、剪裁简单的衣服;学生们集体穿着校服,认认真真的排队。

平克斯的闪光灯加上朝鲜宣传部门的“布景”-类似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电影里的低饱和度色彩、20世纪初的未来主义建筑风格、过于干净整洁的马路、看不见残疾人的平壤街头、似乎无人居住的住宅。图片在二者的交织之下,在一种视而不见中营造出了古怪的氛围-好像似曾相识,但说不出哪儿不一样。

平壤中央动物园的雕塑,平壤,朝鲜,2017。Red Ink © 2018 Max Pinckers

我们对摄影作品的阅读,可以不用仅仅关注图像本身或者某个新颖的拍摄技法,更可以将拍摄背景、图片说明、图书装帧、与色彩、叙事性等因素联动起来阅读,从而获得整体性的多重思考,着眼于摄影师如何在限制与困境中突围,理解他们在摄影层面的贡献。

摄影师马克斯•平克斯(Max Pinckers)是出生于1988年的比利时摄影师,2015-2017年当选玛格南摄影通讯社(Magnum Photos)提名成员,2018年他自出版的摄影书《红墨水》(Red Ink)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一等奖。

摄影师个人网站 www.maxpinckers.be

《红墨水》简介 www.maxpinckers.be/archive/red-ink

感谢Max Pinckers本人提供图片版权。在定稿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悦提供了宝贵意见。

    责任编辑:梁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