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6周年,首次发布“丝路文化遗产年报”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0-06-23 08:26
来源:澎湃新闻

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6周年之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这一立足于收集和汇总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相关信息的报告于6月19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首次发布。该年报回顾了2019年全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最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并对过去一年的考古发现、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以及遗产相关的文化事件等四大板块,推出各自的 “十大”榜单。

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次会上成功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6月21日,依托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Intercultural Dialogue on the Silk Roads, IIDOS,以下简称“丝路中心”)正式成立。

“丝路中心”的任务就是要在UNESCO的支持下来设计和开展工作。这其中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要发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2019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于今年6月19日首次发布。该年报回顾了2019年全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最有意义的重大事件,邀请来自9个国家的31位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队,对过去一年的考古发现、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以及遗产相关的文化事件等四大板块,推出各自的 “十大”榜单。

谈及编辑和发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的目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主编赵丰表示,“由于丝绸之路上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很难一下了解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事件,所以觉得应该有一个平台来收集和汇总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梳理、总结和发布,使得这一领域的同行们有机会增加相互了解和交流。”

由于丝绸之路有点无边无际,年报明确了一个时间和空间边界。丝绸之路时间,是指从斯基泰到大航海之前的丝绸之路,大约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17世纪,大约的空间是以东亚和地中海之间通过亚、欧、非相关地域的交通线路,包括北方草原路线、沙漠绿洲路线和海上路线等。

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

首次发布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评选出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考古发现包括:沙特阿拉伯的塞林港遗址、阿富汗的梅斯·艾娜克遗址、中国的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孟加拉的毗诃罗普尔古城遗址、吉尔吉斯斯坦的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遗址、蒙古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俄罗斯的德维察斯基泰墓地、中国的吐谷浑王族慕容智墓、中国“南海I号”沉船。

它们是从世界范围内梳理出来的100余项重要考古发现中推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景观。从时代来看,入围的考古发现和最终的“十大”考古成果从史前时期、青铜时代、宋元时期,横跨了很长的历史跨度。从地域来看,既包括了中国的中原地区,也包括了欧亚腹地,向西延展到黑海之滨、红海沿岸和地中海世界。

据《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考古板块首席专家、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姜波介绍,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基本上都分布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文明交流线路上,既有传统的丝绸之路,也有草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西南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同一处遗址上可以看到古代世界多种文明因素并存的状况,古代文明世界共生、交流、对话的历史景观对于当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选出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学术著作包括:吉田豊《三件吐鲁番伯孜克里克摩尼文粟特语文书》、许笛 《敦煌石窟和全球教育:哲学、精神、科学与审美》、Ball Warwick 《阿富汗考古遗址手册:修订版》、李零 《波斯笔记》、魏志江 《欧亚区域史研究与丝绸之路: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纪念文集》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厅现场

该板块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荣新江介绍:这些丝绸之路学术著作中,既有陆路丝绸之路,也有海上丝绸之路;既有物质文化方面,也有精神文化方面,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各个方面都涵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既有像《丝绸之路:人民、文化、景观》的集大成著作,也有像《波斯笔记》的个案研究等优秀著作。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品  雕塑鹿,巴泽雷克出土,俄罗斯艾尔塔什博物馆藏

此外,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广东省博物馆的“大海道:“南海Ⅰ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等入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10大专题展览。

以下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考古发现:

1、塞林港遗址,沙特阿拉伯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红海之滨。此次发掘是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沙特旅游与国家遗产委员会于2016年签署的5年考古合作协议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红海考古项目,遗物的出土对揭示塞林港遗址的历史和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资料。

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

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

2、梅斯·艾娜克遗址,阿富汗

梅斯·艾娜克遗址处在东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佛教传入中亚和中国的关键通道,佛教遗存分布区域广、艺术形式多样、延续时段长。同时佛寺遗址修建于铜矿矿脉之上,规模宏大,保留了丰富的古代采矿遗存。因此它不仅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也是矿产中心,同时还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商业网络中重要的一环,是极为少见的、具有多重性质的人类文化遗产。

佛教文字

阿富汗梅斯·艾娜克遗址

3、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中国

新疆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地处哈密、罗布泊、敦煌的三角地带,紧邻丝绸之路古道,是一处古人开采绿松石的矿冶遗址,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绿松石采矿遗址群。这一采矿遗址群的发现,对探寻新疆早期工业与内地的共享关系和交流模式提供了线索。同时,矿业遗存和生活遗迹直观也展示了当时的手工业制作形态,丰富了我国绿松石的产源模型,对探寻中国古代众多绿松石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疆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考古出土的绿松石

4、毗诃罗普尔古城遗址,孟加拉

毗诃罗普尔古城过去只存在于文献之中,现在通过中孟合作考古得以证实,深埋于地下的遗迹本身体现了宗教建筑的变迁,具有佛教文明的普遍价值。古城在中孟文化交流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十字形中心神殿建筑

5、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吉尔吉斯斯坦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对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联合开展考古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和研究工作。

吉尔吉斯斯坦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6、明铁佩遗址,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明铁佩古城,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里面积最大的一座城池,有“丝绸之路活化石”之称。中乌联合的明铁佩古城考古项目,翻开了西域史和丝路史研究的新篇章。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除了解答一些考古学和史学问题,它还提供了中外科学合作以及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范例。

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

明铁佩遗址中乌合作项目保护碑

7、高勒毛都2号墓地,蒙古

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号墓葬虽说不是面积最大的墓葬,但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座。蒙古高勒毛都2号墓地为研究匈奴贵族丧葬习俗、两汉时期北方草原与中原的文化和物质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

联合考古项目出土的鎏金银龙

M189 及陪葬墓航拍全景

8、德维察斯基泰墓地,俄罗斯

斯基泰人活跃在从南俄草原到中亚的广阔地带,是草原丝绸之路最初的主宰者。德维察斯基泰墓地以当地村庄命名,共有19个墓葬,其中一些几乎被隐藏起来,从斯基泰人的墓葬可以看出不同于东方游牧人的葬俗和文化。

俄罗斯德维察斯基泰墓地

卡拉夫头饰

9、吐谷浑王族慕容智墓,中国

该墓为唐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为目前国内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作为魏晋至隋唐时期青海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受益者,吐谷浑王族墓出土的文物既是唐代丝路贸易的实物见证,也是唐与吐谷浑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该墓的发现,对完善吐谷浑后期王族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重要补充作用。

出土的墓志

吐谷浑王族慕容智墓发掘现场

10、“南海I号”沉船,中国

“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其沉没地处在广东中部通往西部海上交通的主航道上,也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I号”沉船中各种出土文物,不但反映出输出地——中国南方经济文化重镇所拥有的冠绝全球的高超精湛工艺,同时也折射出输入地的独特审美偏好及其对东方奢侈品的庞大需求。

“南海I号”沉船打捞现场
    责任编辑:陈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