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影像-城市-历史:深圳1891-2020

大乾艺术机构
2020-06-18 14:34
来源:澎湃新闻

以影像和艺术的角度来记录一个城市/区域百年史,首先要将这个区域置于地方、国家以及世界的互动和发展的网络之中,从而可发现非线性的多重叙事的一种动态视角。其次,在大的历史及社会事件的背景中, 具时代印迹和代表性的图像记录与每个时段涌现的先锋艺术,又可以使我们从历史地层中获得持续向前的精神能量。

以“影像-城市-历史”的三个维度来回顾深圳百年历史,也正希冀立足于这个既本地又全球,既还原历史又保持创意想象的开阔视野和未来可能。

在今天,深圳在百多年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历史位置和当代发展的变革空间仍然极具影响力。从西方文化的介入到边境的动荡,从资本的汇集到人口的流动,从本土文化的自塑到都市梦的构筑,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之际,我们望向了更深的历史。当低矮的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当二线关的铁丝网逐渐消失,形态变换之间,我们面对的是百年的纵横。深圳的历史是一种跨区域、跨文化和多种可行体制并行,充满活力和具实验精神的动态史。正是这种地域空间的全球化重叠和文化创意上的兼容并蓄,造就了深圳在过去百年历史中极为丰富、多元和令人夺目的经济奇观及文化成就。

本次展览围绕上述方向和主题展开。以“影像艺术”为内容,却又不止于感观的沉浸。当观看的方式被阶层、文化和社会环境裹挟和塑造,我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由影像产生的思考、行动,以及承载这些力量的重要人物和机构,反观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意义和深圳这座城市的崛起。

《影像-城市-历史:深圳1891-2020》分为三个工作结构:历史大事记、摄影与当代艺术、学术论坛和讲座,展出包括来自国内外艺术家以深圳为主题的创作和历史文献资料,并将形成出版计划,尝试为未来的深圳历史研究增加更为多元的和跨学科的文献积累。

1952年,在香港罗湖一边旅客等火车。哈里森 ·福尔曼(Harrison Forman) 图

蛇口开山炮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1979年7月2日),何煌友摄,深圳美术馆藏

1982年春,各地基建工程兵乘坐闷罐车进入深圳。 周顺斌 图

1994年,深圳帝王大厦的建筑工地。

1993年深圳,在边防公路上检查过往人员身份的武警边防部队的官兵们。 陈富 图

建设中的深南大道。

1992年,深圳。股票交易大厅,电视机在显示当天的行情。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贾玉川 图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黄京 图

陈富

出生于1958年,吉林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深圳特区报》主任记者。先后在《吉林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发表新闻照片3800多幅,其中《关于新闻摄影的形式美问题》获改革探索中国新闻摄影论文优秀奖

何煌友

1938年11月出生于深圳市横岗西坑村,一生致力于摄影事业,是一位杰出的摄影工作者。曾当选第五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91年第四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1998年第六届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荣获1992年第二届中国摄影“开拓杯”奖、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特殊贡献荣誉奖”、1997年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E-FIAP奖牌”、1998年荣获首届广东摄影朝阳奖中的“荣誉杯奖”和“创作杯奖”、1999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0年出版《鹏城叙旧》画册,于2001年亲自出席《“老深圳”何煌友摄影展》影展。

黄京

1987年生于广州,1988年移居深圳,2006-2010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凭借作品《看的纯粹》获得全球最有价值的职业摄影大奖——2011徕卡奥斯卡·巴纳克(Leica Oskar-Barnack) 最佳新人奖。

贾玉川

1961年出生重庆,1990年毕业武汉大学摄影专业,现任深圳报业集团视觉新闻中心主任。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及全球展出,2001年 《断指》获全国新闻摄影铜奖,《半截人彭水林的故事》获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优秀奖,《花蝶梦》纪录片提案获美国圣丹斯电影协会基金奖励、CNEX基金资助。

李政德

1976年生于湖南,现居深圳。活动范围以深圳为主,参与辐射深圳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和外地城市的公关活动。2006-2015年期间拍摄《新国人》,此作品于2013年8月获第四届中国侯登科纪实摄影大奖。2016年11月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大奖提名。

刘延芳

1944年2月生于新加坡,1982年3月调入深圳特区报从事新闻摄影,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银牌奖,入选《镜头写春秋——共和国50周年瞬间精华诞生记》一书,获共和国50年新闻摄影奖。

汤奔驰

深圳摄影学会会员

王琤

六十年代人,现居深圳,供职教育系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平遥及连州国际摄影节。

肖全

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杂志《街道》的摄影记者,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被《现代摄影》杂志推举为优秀青年摄影家。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到1996年间,开展“我们这一代” 的拍摄活动。1991 年出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1992年在瑞士举办个展,1993年在法国参加摄影联展,1997年出版《我们这一代》。2000年出版《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

杨俊坡

1963年生于河南平顶山市,商业广告摄影师。1993年来到深圳从事商业摄影,2000年开始走上街头拍摄,《插肩而过》是一个仍在拍摄的题目。

杨延康

1954年生于贵州安顺,自由摄影师,法国VU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杨延康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之一。曾工作、生活于深圳多年,1984年到深圳发展,1992年加入深圳《现代摄影》杂志,从而走上摄影的道路。他分别于2005年、2009年两度获德国“亨利·南恩”HENRINANNENPREIS摄影大奖;三次获得“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2002年获韩国东江首届国际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师大奖;2007年获首届沙飞摄影奖,作品50幅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12年获徐肖冰典藏大奖。

张新民

1952年生于四川,是我国纪实摄影的先锋人物,他是拍摄“深圳股潮”的第一人,从事摄影工作30余年。1990至今任蛇口消息报摄影记者、视觉总监。他长期进行纪实摄影,专注跟拍农民工个体和群体的“包围城市”历程。他的《包围城市》一书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博物馆永久收藏。曾获1992年度人民摄影报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第7届尼康摄影比赛特等奖、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深圳市大鹏文艺奖。2007年获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张迅

1970年生于北京,后随父母至西安生活。86年定居深圳。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系。95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摄影专业。作品在北京、深圳、德国等专业机构展览,亦有作品被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

赵青

1963年7月出生于湖北,1990 年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专业毕业,1992年8月从湖北调入深圳,现任深圳晚报摄影部主任。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广东省、深圳市新闻奖及各类艺术摄影比赛奖。曾主持开辟深圳晚报社“深圳 24 小时目击”摄影栏目,备受全国新闻摄影界关注,先后有数十家媒体克隆这一模式。

钟国华

1961年出生于广东梅州,深圳摄影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入伍,新兵集训后来到深圳,加入全国第一支武警部队,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通过电影影像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奖,1984年作品《升腾的特区》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银牌奖”,2002年作品《西藏的孩子》系列组照获得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2003年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摄影家”称号,2016年荣获中国摄影个人最高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

周顺斌

1953年生于四川省武胜县,1970年1月应征入伍,服役期间,自修中文、新闻、摄影专业课程,主要从事部队宣传报道工作。1983年转业,1984年8月调深圳电视台任摄影记者至今。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深圳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曾获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广东省第二届鲁迅文艺奖摄影一等;深圳市第一届“深圳十年”大鹏文艺奖。

《骑墙》系列,翁奋

《走向更昏暗的地方》系列No.1,王宁德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2007年,手持木偶的少年。韩磊 图

纪录片《工厂青年》,导演郭熙志

《排骨》(2005)导演高鸣

《客车塞拉门安全操作规程》,行为 , 单通道数字录像(彩色 , 有声 ) ,李燎

参展作品

杨勇作品

高鸣

江西省石城县丰山人,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独立电影导演、策展人。生活工作于深圳。1998至今,作品参加国内外上百个设计、艺术展览。并被多个美术馆、大学图书馆收藏。2000年至今,作为品牌设计师,致力于品牌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先后为几十个品牌提供过设计服务,系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会徽设计师。2006年创办业余影像工作室,同年成为黄牛田电影小组成员。2005年完成个人第一部电影作品《排骨》,2007年被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评为该年年度十佳独立电影,并先后参加国内外十几个电影节。

郭熙志

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9年调入深圳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工作,2010年就职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1998年,其创作的纪录片《渡口》被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运动"的一个标志。其经历了中国纪录片从BATE时代到DV时代的起落流变,经历了"体制内"纪录片走向低谷"体制外"纪录片高潮到来的时期,从实践到想法,其推崇真正的独立影像思考。并获 “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大赛”唯一金奖,并入围第2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韩磊

196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1991-1993年任《现代摄影》杂志美术编辑。1996-1997年于北京-柏林-赫尔辛基三地举办《疏离/韩磊摄影展》。2005年于法国POLARIS和LOFT画廊举办摄影个展。2005年于北京百年印象画廊举办摄影个展。2007年于香港汉雅轩举办摄影个展。2010年于北京泰康空间举办个展《间隔:韩磊摄影展》。2012,2014年于上海M97画廊举办个展。

蒋志

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和深圳。蒋志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总是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他所着力的是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并保持日常经验与文本经验两个维度上的张力。2000年获中国当代艺术提名奖(CCAA),2002年获香港国际电影短片节“亚洲新势力——评委会大奖”,2003年《空笼》获香港“IFVA2002短片及录像节”Asian New Force 影评人大奖。2010年获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学术大奖。

李燎

1982年生于湖北洪湖。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和工作在深圳。曾开展或参与“艺术是真空”、“The Street: Where The World Is Made,Mo.- Co.Panacée”、“影像三角志:珠江三角洲的录像艺术”、“龙肝凤脑”、“第三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Surround Audience”等大量艺术展。

刘庆元

1972年出生于重庆市,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个人作品参加了第10届法国里昂国际双年展、第8届上海双年展、第7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2011成都双年展、第2013/2015/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等国内外展览。他以“木刻作为一种方法论”参与不同领域的当代文化游击活动,对他而言,木刻是训练,现实是对手,局限才是可能。

王宁德

1972年生于辽宁,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5至今在深圳和广州工作。他早年为纪实摄影师后来转形为艺术家。他以影像和装置作为主要语言,多年来一直走在当代影像艺术实验的前沿,用多种形式拓展了影像艺术的语言边界。自1999年以来,他参与了中国和国际上诸多的当代艺术展,并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个展。参加的展览包括《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8进程中的作品》,德国弗柯望博物馆; 和个展《无名》,影像旧金山“艺术家焦点”特别项目,福特•梅森会展中心;个展在上海M97画廊等。他的作品也被多家重要机构和个人收藏,如法国国家文化部,悉尼白兔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香港伯格收藏等。

翁奋

1961年出生于中国海南省,198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目前任教于中国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长居于海南。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2000年参加“中国前卫艺术家文献展”(日本福冈);2002年参加圣保罗FAAP“现代中国”展(巴西)。作为摄影家,翁奋一直用他的敏感和想象捕捉着急剧变化的中国现实,他用家庭肖像探讨中国市民的梦想,也用奇特的、性感的画面探讨着都市风景的存在、变迁和消失。2003年他的系列《骑墙》作品作为蓬皮杜中心举办的《中国怎么样?》展览的宣传画,而真正在国际上扬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影像艺术家。

徐坦

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本科学位,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大尾象工作组,“大尾象”成员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艺术主张,只是基于赞同新的艺术形式而走在一起。现居住、工作在深圳和纽约。2002年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艺术家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2004年获德国国家学术交流基金。

亚牛

1969年生于中国广东。1993年大学毕业后在深圳《现代摄影》、《焦点》等杂志做过摄影师,2000年至今任职南方都市报。2003加入了法国VU图片社,作品被世界各地广泛展览。代表作有《立交桥》、《虚妄的时光》、《一个虫子的世界观》、《跨界》。

杨勇

艺术家,策展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独立策划了“进行时”、“MAGIC2012”和“MAGIC2015”、“深圳特区城市35周年艺术大展暨第一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2015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西埔新居分展场”等展览。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Map Office

又名地图署, 是一个双人合作艺术实践厂牌,由古儒郎(Laurent Gutierrez)和林海华(Valerie Portefaix)创建于1996年的香港,运用不同媒介如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表演、文学及理论文本,探索真实与虚构的空间领域。

Mission21(瑞士巴色差会档案馆)

位于深圳浪口社区的虔贞女校是基督教信义宗瑞士巴色差会1891年由香港西营盘迁入浪口的女子学校。至1985年,约有90多年的教育历史。虔贞女校大量照片来自此档案馆,记录着百年前,深圳这片土地的最早影像。

Alex Majoli

1971年出生于意大利,2001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1989年,他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并且在第二年加入Grazia Neri公司工作到1995年。在1992年和1993年,他前往南斯拉夫去拍摄那里的冲突的纪录片,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他跟随进入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的纷争。1994年,他投身于一个长期项目,拍摄在希腊小岛上的一个疯人院。1995年,他在南美开始了他的个人项目Samba安魂曲。Alex于1996年加入马格南照片,并于2001年成为正式成员。在同一年,他记录了在阿富汗的冲突和随后在伊拉克的对抗。2017年,参与马格南“Live Lab”驻地创作项目深圳站,于10月在深圳进行为期14天的驻地创作,并将首度曝光作品的创作和编辑和过程,深圳是亚洲唯一的举办城市。

Christopher Anderson

1970年出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现居于纽约,2002年加入VII图片社,并于2005年成为玛格南“提名成员”,2001年获Visa d’Or, Visa Pour l’Image奖,2001年获柯达青年摄影师奖,2000年获罗伯特·卡帕金奖章。2017年在深圳参与玛格南70周年纪念活动Live Lab现场实验室活动,并出版《Approximate Joy》。

D.J.Clark

《中国日报》的签约多媒体记者,亚洲新闻中心(Asia Center for Journalism)视觉新闻主任,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多媒体新闻研究生课程(与英国Bolton大学合作)的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在深圳拍摄纪录片,如:《水围村纪录片》。

Harrison Forman

1904年出生,是一名美国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他是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其以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的《北行漫记》、《西行漫记》等作品了轰动中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

Ivan Abreu

电影制作人、导演,他广泛涉足于各种各样的国际电影、电视盒互联网产品等领域,同时作为一个编辑和导演,在巴西公共电视台、MTV、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和其他不同的制作公司工作。2016年参加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并在深圳拍摄梅林纪录片。

Leroy W. Demery, Jr.

美籍日本人,出生于1954年,是美国的一位教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专家学者)。改革开放初期,曾于1980年和1983年两次到中国。1980年,到香港后进入已经是特区的深圳参观,但是没有更深地进入内地。1983年当中国对外开放旅游后,他再次来到了中国。这次足迹遍及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华南、华东、华中,来到中国除了西藏和现在的海南以外的所有省份,拍下大量的珍贵照片,如实记录了中国各地改革开放初期的城乡面貌和人们的淳朴生活。

Mary Clark

英国人,是一名教师, 1962年她在一艘游轮上负责照看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旅行的孩子。在香港经停的时候,从新界拍中国边境,并将照片取名为“红色中国”。

Marc Riboud

法国著名摄影师,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也是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留下很多经典照片,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他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中国三面红旗)、《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94年曾到深圳进行拍摄,当时的摄影助理是摄影师肖全。2016年8月30日,马克·吕布(Marc Riboud)因病去世,享年93岁。

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

1978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毕业于俄亥俄大学,用手机记录是他的个人特色,曾用手机拍摄利比亚战争。于2013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Magnum),2017年离开。2012年因得到HBO基金的支持得以去利比亚拍摄。其作品入选2011年尤金史密斯奖。

Matt Stuart

1974年出生于伦敦,是国际街头摄影团体In-Public的一员,2016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提名会员。从最初接触广告摄影,到在三年后选择成为自由摄影师,他在永远惊喜不断的街头摄影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源泉。曾于2017年到深圳参与由大乾艺术机构举办的作坊及讲座,并于2019年参与大乾艺术机构深圳拍摄项目。

Pablo Bartholomew

印度摄影师,两度荷赛奖的获得者,19岁时,以“印度的吗啡上瘾者(1975年)”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奖,成为世界上获得荷赛最年轻的摄影师;后又以“博帕尔毒气惨案(1984年)”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年度奖。

展览时间:2020年6月19日-6月28日

展览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中央展厅+C展厅

展览门票:免费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