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澜湄周”:疫情中澜湄合作对接“陆海新通道”受关注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马婕
2020-03-26 13:24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3月23日,第三个“澜湄周”如期而至。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领导人共同宣布启动这一新型合作机制。2018年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六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每年3月23日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的那一周确定为“澜湄周”

今年注定是澜湄合作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去年底突发并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澜湄六国坚定地站在一起,于2020年2月20日在老挝万象举办了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并共同参与了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会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既呼吁各国加强团结、深化合作以共抗疫情,也强调各国应以疫情为契机,着力化危为机,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当地时间2020年2月2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

将“陆海新通道”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下称“发展带”)对接,就是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的一项重要共识,也是澜湄合作最受关注的新合作增长点之一。在《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中,六国外长们明确表示,鼓励“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发展带对接,连接中国中西部大市场与充满生机的东盟市场,增强经济韧性,促进产业融合,确保供应链效率,推动澜湄地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共建发展带是澜湄六国共同愿景,希通过对接各方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澜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陆海新通道”则是一条贸易和产业合作的纵向大通道,由中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合作打造,以重庆为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为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与“一带”和“一路”有机连接,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推动“陆海新通道”和发展带对接,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全区域发展。首先,两者地理相连,具备对接的现实基础。发展带以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为依托,“陆海新通道”以川渝-北部湾为主通道通达世界各地,尤其关注东盟国家。两者在空间布局上有一定重叠,其对接既可推动东盟一体化建设,亦可支撑中国西部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其次,两者目标相通,具有对接的内生动力。“陆海新通道”本质上是一条运输和贸易大通道,以交通为基础,试图打造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平台。发展带同样以产业发展重镇和重大基础设施为枢纽,旨在推动全流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两者遵循开放包容精神,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相辅相成。

第三,两者对接潜力巨大。“陆海新通道”向北直通中亚和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和南亚,辐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若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湄公河国家产品可直接进入中国中西部大市场,进而输往中亚和欧洲市场。这将大大促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价值显著。

在对接路径方面,中方在外长会上提出,可通过口岸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标准互认和数据信息共享三大途径,以贸易联通为切入点,带动其他领域合作。为更好落实上述倡议,加快发展带建设,本文认为应坚持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发展带和“陆海新通道”均关注经济发展,两者对接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在此过程中,澜湄合作各工作组应加强调研,积极听取市场意见,主动探索与“陆海新通道”对接的可行路径。

二是坚持开放包容,欢迎多方参与。发展带和“陆海新通道”事关多国多方,其对接亦需相关省市、区域各国和发展伙伴共同努力。可着重鼓励东亚各国参与共建,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为区域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庆海关首创的中欧班列“安全智能锁”、菜鸟物流的“秒级通关”数字技术、“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的新物流方案以及多个陆港、临空、边境等特色经济区的建立,都为对接提供了新思路,为发展带的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和“陆海新通道”都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倡议。加强发展带与“陆海新通道”的对接,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发展带的务实建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定能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马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