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中文系不开网课,不代表能偷懒

阳柳
2020-02-17 21:3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山)大(学)中文系不开网课”的消息,我是昨晚在大学群里知道的。尽管这条新闻的标题,用了“一股清流”这样的吸睛词汇,但在我们群里,并没有造成轰动效应。似乎,我们这些已毕业10多年的同学,都心照不宣地默认这是中文系的正常操作。 

今天早上,看到好几个人都转发了这一消息。点进公众号一看,已经10万+了,留言也是清一色的好评。这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支持这一决定。 

不过,很多人的赞成,可能只是看到了“不上课”的轻松惬意,却没有明白“读书写作”的真正内涵。其实,后者一点都不轻松。 

说起中文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闲适散漫,小说电影花式看。但在中大中文系,这样的“美好生活”并不存在。除去常规的课程任务,学生们要完成系里安排的大量读写任务。比如,大一要手写100篇作文,大二有8篇读书报告、背诵100篇古文,大三有学年论文。这些都是必修课,考核严格,计学分。哦,对了,系里还开了100篇必读书目,不过不考核。 

这些大量的训练,有没有达到“练就中文系学生过硬的笔头、口头功夫”的目标,因人而异。于我,那时候搜肠刮肚写下的文字,背得烂熟的文章,现在多数不记得了。但这不妨碍我感激这些安排。或许,它带给我的收获,不在于学到了多少具体技能,而在于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 

但要完成这些事,真的很不容易。我那时候经常为书读不完、作文写不完而苦恼。每次交作文前一晚,中文系的宿舍楼层,深夜还是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强行“奋笔疾书”。直到今天,同学间还互相调侃:你的100篇必读书目都看了吗?

所以,正在经历和已经经历了这些的人,高兴和羡慕的,不是“不上网课”,而是有更多时间来读书写作了。 

这也是人文学科的普遍特点。能量化为考核数字的读书、写作、思考,只是冰山一角,小而肤浅,水面下只有自己清楚的部分,才是大头。功夫在课外,只能靠个人努力。 

这大概是很多人赞同“中文系不上网课”的一大原因,因为它回归了大学文科本来的模样。学生们需要被“留白”,通过读写、思考,完成思想和精神的进化。 

但是,放在疫情当前的大环境下,大学以读书写作代替网课,不代表中小学也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意识和能力,包括所学的知识,都与更讲究自主学习的大学生不同,老师授课、学生接受的模式仍是必须的。当然,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写作时间,也不可少。 

在大学里,想要以读书写作代替上课,还需要一些配套太条件。比如,一些大学的网课资源可以共享,大学安排导师随时对学生跟踪“服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这些都确保了学生的读书写作不是漫无目的,能保证基本的效果。

    责任编辑:甘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