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技评论谈社交媒体“信息疫情”:加剧焦虑与种族主义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2020-02-16 08:04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infodemi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真假信息,助长恐慌和希望。

所谓“信息疫情”,是指网上有过多真假不一的各种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在需要帮助时,找不到正确的指引,反而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报道中分析称,虽然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和Zika(寨卡病毒)都引起过全球恐慌,但当前的社交媒体放大了人们对冠状病毒的担忧。

“它使得虚假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造成了一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加剧了个人和网络的焦虑与种族主义。”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在新闻公报中提出,呼吁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蔓延的“信息疫情”(infodemic)进行管理。

世卫组织还试图通过与推特、脸书、腾讯和短视频平台TikTok合作来管理虚假信息。例如,世卫组织最近发布了一个谷歌搜索警报,将世卫组织的信息推到搜索结果的顶部,以便人们进行冠状病毒相关的查询。世卫组织还与脸书合作,瞄准特定人群,以广告形式为他们提供重要健康信息。

社会媒体也有类似的行动。TikTok试图删除有意误导用户的视频,它在一份声明中称,“不允许(发布)可能对我们的社区或广大公众造成伤害的假消息。”Facebook也试图删除含有可疑健康建议的帖子,腾讯则对网上流传的冠状病毒谣言进行审查。

“尽管社交媒体一直在传播虚假信息,但它也是经过核实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世界各地的记者利用中国的社交媒体更准确地了解情况,并为后代收集和存档经过核实的报道。社交媒体上每天流传着大量关于疫情真相的个人轶事和报道,这也促使政府发布更准确的信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行为值得挖掘,以便在未来爆发疫情时能够进行捕捉和跟踪。一些服务机构已经在使用相关技术,帮助公共卫生官员监测冠状病毒的进展。

2020年1月,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物安全专家雷娜•麦金太尔(Raina MacIntyre)在《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推特上的热点可能是研究疾病传播的良好指标。她说,这可能有助于相关组织更早作出反应,在病毒爆发为全球紧急卫生事件前阻止其蔓延。

社交媒体也成为集体表达悲伤的场所。“在微博和微信上,绝望和善良的故事比比皆是”。“除了被隔离者和无法接受治疗的病人的恐惧表情外,还散布着人们捐赠、做志愿服务以及以意想不到的慷慨方式互助的轶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这些个人故事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疫情的重要方式,在恐慌中给予人们希望。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