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丨从湖北抗疫看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不足

高宏 程明睿
2020-02-09 11:16
来源:澎湃新闻

面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严重疫情,应急物资供给严重不足,是影响疫情防控进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从储备方式上看可分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生产储备三大类,在这三类当中,应对当前持续时间长、情况复杂的疫情,需要提升我国应急物资合同储备和生产储备的能力。

分类应对应急物资储备的需要

实物储备就是以实物的形式周转在各级储存仓库中,当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可随时用于应急调配的储备物资。实物储备是突发事件,尤其是大规模突发事件初期应急物资的主要来源,对防控各类灾害加剧和加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物资的有效使用期限等因素,是影响实物储备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储备还可能造成浪费和资产闲置等。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应对各种灾害的经验积累,我国在实物储备方面可以满足部分重大灾害应急的需要。但这次面对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疫情,医疗物资受存储量有限、有效期短、储备品种少和新型疫情等影响,难以满足需要。

合同储备就是政府部门与拥有应急资源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按照合同约定,优先租用、调用这些单位或个人的物资进行应急。但是,由于合同储备的应急物资无法对应急需求的具体时间作出约定,也无法预知应急需求量,都可能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还因为合同储备的经济效益和资金占用等因素,也会影响合同储备的范围和规模。

在这次应对疫情过程中,湖北华润医药公司和湖北本地医药企业九州通公司,是湖北医药物资供应的第一道防线,供给在大量应急医疗物资,起到了合同储备的作用。它们是湖北为数不多的国家医药储备企业,每年为整个湖北省提供相当数量的医用物资。然而按规定,这些承储企业的库存总量不得低于计划总量的70%,企业要实行“动态库存”制,一方面要不断按计划购买、补充需要储备的药械,一方面又要在药品失效前将其卖出。实际情况是现有的补贴,还无法覆盖存储的全部成本,除大型国有企业外,民营企业承担一些易耗品的合同储备任务的意愿和能力都非常有限。

生产储备是对那些能够生产、转产或研发应急物资的企业或其他单位,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按照合同要求迅速生产、转产或研制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转化为应急物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储备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长期应急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能力储备,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尤其是前期的处置作用不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而这轮疫情爆发时口罩和防护服出现了如此大的缺口,凸显出我国在应对长时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过度依赖日常医疗物资储备,而生产企业信息不完善、应急需求信息不透明等生产储备不健全的问题。

提升应急物资合同储备和生产储备保障能力的几点建议

强化综合协调能力。美国等发达国家消除应急保障物资管理的碎片化,尤其是实施“单点订货机制”,统一采购和配给,给我们带来了很好启示。我国应急物资存储、采购、调拨、运输、配发、使用、回收等各环节分别由多部门负责,也是造成此次疫情应急物资供给不足、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应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综合管控机构和体系,统一管理日常储备和应急指挥相关物资保障工作。此次作为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工信部承担起了牵头组织生产和供给应急物资的责任,是一个很好的作法,可以对未来健全完善合同储备和生产储备模式起到示范作用。

健全起合同储备的平台。要建立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接的合同储备平台,一是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平台与企业签订合同储备机制。如江苏常州,由工信部门代表政府与生产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保证在需要提供应急产品,工信部门既保障应急物资调配,也保障提供产品企业的经济利益;常州在2018年初抗击百年不遇的雪灾和夏季抗洪时,本地合同储备的企业提供的除雪设备和水泵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通过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组织本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合同储备,依靠团队形式解决既兼顾满足为政府提供应急物资需要,又保障企业利益和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的问题。

建立生产储备的信息化响应机制。首先,通过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的信息系统,引导具备应急物资生产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完善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志愿捐助、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和各类主体信用记录。在出现突发事件应急需求时,优先采用入围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发布、采购、订单履行、库存管理、运输、配送及验收等全链条信息化服务能力。其次,加强沟通和协调。通过举办政府、供给机构、企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论坛,及时了解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最新信息,共同研讨应急物资保障发展战略。

(作者系赛迪智库安全产业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柴宗盛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