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老建筑和名作家:请收下这份武汉书单

2020-02-08 13:58
上海

钱成熙

从三国时的江夏郡开始,武汉便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记忆里。从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到上世纪的起义、革命和租界,再到池莉、方方这些武汉作家笔下的江城,它的传奇几天几夜读不完。

今天我们虽然暂时无法亲身抵达,但我们不妨跟着书本游历武汉,了解这座浪漫而英雄的城市到底有多美。

《武汉人》

方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类似于叶兆言之于南京,写出了《万箭穿心》的方方是武汉作家中写武汉这个城市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她从小生活在武汉,对武汉的历史人文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悟。《武汉人》便是她所写的与武汉有关的随笔集,共收入37篇文章,大致可分为历史篇、环境篇、风土人情篇和少年记忆篇。内容涉及对武汉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城市规划、城市性格等有深刻影响的人物、事件等,武汉的地理环境,武汉的大学,武汉的天气、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武汉人的方言、吃喝玩乐,以及生活在武汉五十多年的作者本人与武汉的故事等。

《汉口的沧桑往事》

方方/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5

方方的另一本关于武汉往事的作品,更偏向于历史叙事。作者的视角以地势、河流开头,简要说明了汉口是一个水路运来的城市,它历经多年,从明清到太平天国到解放直至现在,从分割租界到西方先进化的传播再到改变脏乱差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强调“认识了它们才能懂得汉口,懂得汉口,才能懂得武汉,懂得一座城市的成长。”写作过程中,方方翻查史料,通过一个个的老建筑还原了那些原本精彩的岁月和造就往事的英雄,在写书的过程中,她数次前往这些故事的发生地,看他们今时今日的样子。

《老武汉》

池莉/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1

另一位武汉的名片,女作家池莉,在多年前编纂了此书,图文并茂,叙述了辛亥开始的民国时期的武汉三镇的过往。作者的自序名为《永远的浪漫》,奠定了全书的基调,“百年前老武汉风头正健的英姿还是透过岁月的风尘,成为了新武汉浑厚的背影。”

《夕阳无语》

胡榴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7

生长在武汉的女作家胡榴明,经历数年,在弟弟(本书摄影)和女儿的帮助下,搜集历史资料、寻访武汉的老建筑旧址、采访人物、现场拍摄,最后才是文字写作。书中图片共有一百数十幅,包括新老建筑照片及人物照片、新老地图,以及建筑图等。

本书以武汉的老公馆为点,以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到抗美援朝为止的历史故事为线,写了许多清末到民国的著名人物,以及西方驻中国各界外籍人士在武汉的活动轨迹和传奇故事。每一幢老公馆都披着历史的沧桑,兴衰、荣辱和哀乐。

《吾城武汉——记录属于你自己的武汉故事》

张大水/张大水工作室/2009-10

与其他几位生于武汉,长于武汉的武汉人不同,张大水是半路上的武汉人,考入武汉大学建筑学院读研究生后,他便留在了这座城市。以一次创意市集为契机,他开始了他的武汉城市手绘之路。而《吾城武汉》则是汇聚了他一年心血的作品,画笔记录了武汉的吃、喝、玩、乐、学,以及作者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昙华林里的小教堂,黄浦路上的古德寺,热闹的老吉庆街……每页纸上,都配有作者手写的随感;寥寥几句,道出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理解。

《寻城记.武汉》

田飞 、李果/商务印书馆/2012-7

带读者重新发现武汉,描摹一幅真实的城市人文地图。作者的笔触,徜徉在汉江路、中山道,步和的正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足音;辗转于户部巷、吉庆里,体味的是汉味美食和荆楚民风。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它的历史既在美丽幽深的老建筑中,更在喧嚷的商会、戏院、老字号中,也在洋务运动肇兴之时的医院、学校、兵工厂、电报局之中。翻开这本书,仿佛翻开了一本完整的武汉近代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