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上班第一天:拿出“开工”的心态

2020-02-03 18:15
来源:澎湃新闻

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宣布2020年春节假期延期至2月2日,虽然上海等城市规定企业复工不早于2月9日,但对于不少非企业单位来说,特别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新闻机构来说,今天是新春上班的第一天。

这个节后第一天上班的场景有一些陌生:你可能坐在空当当的地铁车厢里,误以为自己“喜提列车”;走到大楼门口,有了严格的量体温、做登记的手续;电梯里,有了避免交叉感染的一次性按钮纸巾;走廊里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提醒你之前物业人员的忙碌;食堂里没有昔时的热络,间隔过大的饭桌,吃出了“考场”的感觉;很多单位会采取了视频开会的方式,至少会议厅里坐成了“高度离散”队型……

一切为了抗疫这个当前最大的工作,一切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个当前最大的敌人,一切为你我的健康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行。每一个自我禁足的市民,都在为社会做贡献;而今天按规定到岗的市民,则是在做更大的社会贡献。

这个春节假期很长,很暧昧,边界很模糊。很多人在春节期间,就开始了比日常更繁重的工作,比如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基层干部、执勤交警、新闻工作者。很多人在今天之前就早早开始了SOHO(在家办公模式),实在分不清自己是在“放假”,还是把办公室搬进了卧室里、手机上。

没有人“眷恋”这个不正常的假期,所以更要把精力投入节后的工作中,别让坏心情影响了一年的开始,毕竟今天才是2月的第三天,春天就在后头。

也要看到,众多企业在选择复工时机上,内心非常纠结。一方面,迟一天复工,就意味着员工、场租、固定资产折旧的成本在飙升;另一方面,一旦确定复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要承担艰巨的对来自疫源地员工实施医学隔离的责任,更要承担人员聚集可能的交叉感染风险,“前有狼,后有虎”,员工不易,企业经营者更不易。

针对目前企业面对的困境,上海也推出“政策及时雨”,以四项实打实的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包括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共克时艰的本义,无非是所有人都要对这场困难做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牺牲:员工的薪酬、企业的成本、客户遭遇的“不可抗力”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可能要受到大疫的影响。

但是,回避、躺平绝不是应对这场大疫时艰的正确态度,开工就是开工了,意味着春节已经过去,得全身心回到工作的状态,哪怕暂时还没到单位,还在接受医学隔离,肉身不到单位,精神也要到岗——抛下之前种种遗憾、怨怼,开始新一年的征途。

大疫临城,需要有人在为陌生人奔波,也需要更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首先是保护好自己,其次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事业。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