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坑儿奶粉”是怎么上的医院处方笺?

2019-12-27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在医院用“处方笺”开出来的“特医奶粉”,居然是并不能保证婴儿营养的固体饮料!

湖南郴州的一些宝宝因为对牛奶敏感等原因,不能吃普通奶粉,只能食用“特医奶粉”,他们被带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儿保科就诊。但家长发现,依照医生“处方”购买的的奶粉,居然是固体饮料!而该固体饮料的生产厂家,正是《人民日报》今年7月披露的“假配方奶粉”生产厂家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并无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生产资质。

事件曝光后,医院回应称,经销商私自印制“医院处方笺”,落款为“便民药房”的便签纸被放在科室,相关医生未经核实来源,将其推荐给患者,医院以“履职不力、工作失职”为由,已处分相关人员。

关乎过敏等特殊体质婴儿性命的“特医食品”,被一些企业鱼目混珠成了“固体饮料”,居然进入了医院,上了处方笺。试问,医院重地,经销商如何能将把私自印制的“处方笺”大摇大摆地放在科室?而且这些“处方笺”不仅不被清理,反而有“未核实来源”的医生,利用手中的“处方权”,将便签混在医疗处方中一并开给患者?如此随意任性,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出现这样的恶性事件,只说个别医生的“履职不力、工作失职”,只以“书面检讨”“批评教育”这样不痛不痒来处理,恐怕难以服众。

即便是普通人,都知晓不合格奶粉的严重后果,何况专业的儿科医生?将固体饮料混为“特医奶粉”推荐给患者,利用了婴幼儿家长对医生无条件的信任,如此明显的医疗失职行为,恐怕不是一句“未经核实来源”的解释就能糊弄过去的。

今年上半年,“特医奶粉”乱相被曝光时,一家生产商负责人直言:此类产品在缴纳一定“进门费”后就可进入医院院内商店销售。医生每成功推荐一罐产品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医院作为“特医奶粉”的重要渠道,必须全环节、全流程公开透明,将其置于监督的阳光下,不能纵容其成为劣质婴幼儿食品流通的“后门”。

另一方面,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对此发布过通报,要求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速查严处,依法查扣了相关配方粉产品、包装材料,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并召回产品。但时隔半年,固体饮料被当作奶粉上“处方笺”的事,再次被曝光,这是不能允许的。

必须要对长期打擦边球的“特医”行业做大扫除,也要严管事件背后的可能存在的金钱铺路进医院的腐败问题。这么大的事,《人民日报》曝光过,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过通知,不容烂尾。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