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释放关键信号: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房价会降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澎湃新闻记者 洪燕华 整理
2017-07-13 16:0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当房地产和人工智能相遇,会撞出什么火花?

7月11日,光华路SOHO,未来已来——潘石屹对话人工智能新势力论坛正在举行,论坛来了很多重量级嘉宾,来自硅谷的投资人张璐,达闼科技的董事、CEO黄晓庆,当然包括东道主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在谈及到人工智能和房地产时,潘石屹释放出一个关键信号,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反房地产的,房价会因此降价。“我们现在就是要多学点互联网学点人工智能的东西,就是把重资产的模式要变成一个轻资产,变成一个平台,变成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让社会财富,让我们建的每一平方米的房子,每一个车位都能够像共享单车一样,要充分利用起来,这就是房地产的未来。”

以下是潘石屹发言整理:

和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在一起,我这个商人压力很大。黄总(达闼科技的董事、CEO黄晓庆)第一次带着科学家租我们的房子,到走的时候一句租房子的事没说,一直给我谈他的机器人,机器人他的思路谈明白了,我是商人,我问了黄总一个问题,我说机器人的产品什么时候出来?他说十年之后吧。把我吓一跳,我说十年后,这怎么付房租呢?我关心的问题跟他们关心的问题不是特别一样。

跟张璐认识是歪打正着,我到哈佛跟张璐参加一个科研项目的评委,张璐也是评委,我也是评委,整个讲的项目不知道讲得差还是项目差,永远没有黄总讲得这样清楚,我没有听明白。他们老让我发表意见,我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给你们当评委。跟科学家在一起的话,压力比较大。

他们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影响人类的科学家,他们俩的观点我怎么都有点不太同意?我还是回到我的思路上来,因为刚才跟张璐一起吃饭,张璐讲得比较多了,她搞的机器人,我听了半天,就是把这个头打开,好像里面装一个芯片还是天线,我没听得太明白。我想这个东西肯定很难受,我戴个手表没戴惯都很难受,到大脑里面装个芯片,这个方向好像有点问题。我作为一个外行,作为一个商人来看,这些地方我觉得你不用太费劲,你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我觉得就是这个十万年前,人的突变是人的自身基因的突变,就是人自己变得强大了,会说话了。可是现在我们面临的社会,我们个人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而是把我们所有的人像一个一个的细胞一样连到了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是我们这个年代最伟大的变化,比上一次的变化还要伟大。

所以不要到人的自身把大脑打开血淋淋的给里面加个东西,我觉得人自身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有专业化的分工,今天最大的突变,我们处的时代为什么是技术增长很快,思想的增长很快,社会财富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长都很快呢?是因为我们全人类连到一起了,每一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不要试图改变每一个人。这是我的观点,不知道跑没跑题。

地产行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什么房地产会发达,就是人有一个拥有欲望,要有一个房产证,要有房子的钥匙,要有一个房产的本。因为人拥有的欲望促成了房价不断上涨。在一个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叫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使用。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反房地产的。意思听明白没有,就是房价会降。

每个人拥有房产证的欲望降下来了,我们现在过去的10年、20年时间这些开发商太勤奋了,建的房子太多了,就我们现在中国一年建的房子,可能相当于维多利亚一个时代建的房子,因为钢筋、水泥、电梯的速度建得太快了,现在房子的空置率也非常高,房子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分享经济时代是这个资源没利用好。所以我现在就是要多学点互联网学点人工智能的东西,就是把重资产的模式要变成一个轻资产,变成一个平台,变成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让社会财富,让我们建的每一平米的房子,每一个车位都能够像共享单车一样,要充分利用起来,就像UBER一样,把汽车充分利用起来,这就是房地产的未来。今天说你拥有多少土地、拥有多少房子不重要,这都是一个旧观念。

互联网错过了,是1993、1994年错过的,人工智能就更不懂了,技术含量更高,风险投资这个事情我也不会做的,我也没任何经验。但我觉得这总是一个生意,生意规律都应该是一样的,我有三点建议,叫风险投资也好,人工智能也好,互联网也好,三个做生意的规律不能变。

第一,能够盈利。天天烧钱的话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生意,我说的生意是得有一个生命体,能够造血,天天靠输血的话,这不叫生意,这叫败家子,烧钱,糟蹋钱。

第二,你要看那个行业大不大,有好多人搞的小小的,你以为是实验室呢,到你家的厨房车库里面做个事情,那可能就是你厨房车库里面做的小规模的实验。问题是能不能长大,长大了、有规模了才叫生意,小的东西就是小打小闹。我看见有好多从来规模做不大的,那就是玩具。

第三,低进高出。你可以按照经济周期说这一段时间低了我进了,高了出了。或者你从地域方面,或者从独特的目光方面,你可以在这个市场上面寻找到最低洼的地带,最低洼的产品,经过你的手变高了、出去了,这个差价就是利润,就能赚钱。

风险投资也好,我听不懂的地方也好,总是一个生意,是个生意就得按照这三个规律做,就能做下去。

这个年代,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怎么才能对得起这个时代,就得适应这个变化。我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个节目,来了一帮年轻人对我非常地恭敬,问我,老前辈,要学点什么?我说我送你一句话,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千万不要听你爷爷的话,不要听你爸爸的话,因为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你爸爸和你爷爷经过的年代跟你现在遇到的年代、碰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变化面前需要创新的人才。我带着这个问题到世界各地转了一圈,尤其在中国,去了深圳,去了杭州、上海,到了北京,我发现创业、创新,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都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如果只是本地的人口,它这个东西是创新不了的。我也看到,只要经济上面要自由了,就是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财富增长就很快。

我说说我怎么接触人工智能的。最早看了一个电影是关于机器人的,电影特好看,女机器人长得很漂亮。可是它的观点我是不相信的。我又读了凯文·凯利写的几本书,我觉得影响我最大的一本书叫《技术元素》,我推荐给大家看。是他的笔记整理出来的一本书,我系统看了一遍。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位是黄总,在跟我租房子的过程中天天跟我谈机器人,房子在合同的租金从来没谈过,学了学人工智能。

另外一个就是李开复,他写了一本人工智能的书,我又听了他的两次讲座,又看了三次他在哥伦比亚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又读了他的《纽约时报》的一个专栏文章,说的都是一个事情,就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事情,就是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一半的人类工作,我相信李开复的判断。

李开复的这本人工智能的书还没正式出版的时候给我发了一个EMAIL,我大概看了一下。李开复书中的观点就不用重复了,他说的观点就是现有的职业有50%的在十年之内会失业,他的描述是这样说的。他说了几个职业,整个对我的感触非常深。

第一个职业是医生。就是这个医生看病的行业只能人工智能看。人再要看的话,会把所有人类得了什么病,血的指标、尿的指标、心电图都会放出来,只要化验完的指标跟他一对照,你得了什么病就会清清楚楚。可是要是靠人工,在老眼昏花的看一个CT也好,X光也好,你跟机器没办法比了,看病的医生以后就失业了。医生都干什么去?研制药去了。另外就是炒股的、律师这些都失业了,你们看那个书,这本书写得挺好的,就当为李开复的书做个广告吧。

我自己的判断是什么呢?现在搞这个机器人有点像机器机一样,走火入魔了,我是比较传统的人,像《白鹿原》里面的白嘉轩一样,是比较传统的人。我认为人和机器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写《未来简史》这个人的观点我就不同意,说原来的人叫有机的人,未来的人叫无机的人。我说人就是人,别瞎乱搞,人和机器的区别就是有灵魂的叫人,没有灵魂的就不叫人。有灵魂就会有爱,就会有情感,其它的都是机器,都是为我们人服务的。我的认识水平就跟白嘉轩一样,比较落后,我的认识水平分界线就在这里。到现在为止,无论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部书,没有说服我,说做的这个无机的人还有灵魂、有情感,这些东西我都不相信。

这就是我的观点。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定)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