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逢彬,如何用正确的姿势读《论语》,问我吧!

思想2017-03-31上海
杨逢彬 | 影响力 1702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逢彬,专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为历史语法学和古文字学,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我的祖父是国学大师杨树达先生,堂伯父是文史名家杨伯峻先生,我由医转文,承续了家学,所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曾获第十一届王力语言学二等奖。
杨树达先生、杨伯峻先生注古书,之所以比同时代的学者注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在运用传统方法的同时,加入了一些现代方法(例如语法学)的元素。
2016年初出版的《论语新注新译》,正是我较为全面地运用现代语言学,加上计算机检索技术,注释《论语》十一年的成果。注释《论语》一定要做穷尽性的研究。为了解释“揖让而升下而饮”的第二个“而”字,我搜遍《左传》《论语》《国语》《孟子》中五千七百三十六个“而”字。书中收录了考证《论语》疑难词句的论文162篇。
很多注古书的学者都会犯“以今律古”的通病,作为语言学家,就是要揭示语言的真实面貌。我们该如何正确注释《论语》,如何依托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考释古籍,古汉语中有哪些容易被误解的疑难词句,欢迎提问!
题主尚未开始回答提问征集中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