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下载APP
下载APP
进入原新闻
进入原话题
下载APP
去提问
注册
/
登录
下载APP
打开澎湃客户端提问
登录
搜索
视频
时事
财经
思想
生活
战疫
上直播
七环视频
温度计
一级视场
World湃
湃客科技
纪录湃
围观
@所有人
大都会
追光灯
运动装
健寻记
AI播报
眼界
关键帧
中国政库
中南海
初心之路
舆论场
打虎记
人事风向
法治中国
一号专案
港台来信
长三角政商
直击现场
公益湃
暖闻
澎湃质量报告
绿政公署
澎湃国际
外交学人
澎湃防务
唐人街
澎湃人物
浦江头条
教育家
全景现场
美数课
快看
战疫
10%公司
能见度
地产界
财经上下游
金改实验室
牛市点线面
科技湃
澎湃商学院
自贸区连线
进博会在线
社论
澎湃评论
思想湃
上海书评
思想市场
私家历史
翻书党
艺术评论
古代艺术
文化课
逝者
澎湃研究所
市政厅
城市漫步
智库报告
专栏
异次元
海平面
一问三知
有戏
文艺范
身体
私·奔
运动家
私家地理
非常品
楼市
生活方式
澎湃联播
视界
亲子学堂
赢家
汽车圈
分享
精选
Front Page
焦点
Focus
思想
Thoughts
圆桌
DISCUSSION
探索
Discovery
法律
Legal
百科
General
目击
Witness
教育
Education
健康
Health
文艺
Arts
品位
Taste
运动
Sports
政务
Government Affairs
商界
Business
投资
Investment
明星
Celebrity
直播
Live
讨论
Discussion
澎湃新闻客户端
问吧直播录像|中国戏剧发展见证者过士行、易立明:聊聊戏剧那些事
过士行、易立明
关注此话题
直播厅
评论
2018-05-13
15:24
观众问:为什么当代戏剧作品这么少?
过士行:我是研究剧本的,从剧作上少,是因为一大部分剧作者在从事影视编剧,因为收入高,而做戏剧编剧,是难以为继的。所以,从事戏剧剧本创作的就少。
易立明:这个问题我的个人观点是,这还不是戏剧的问题,这是全行业的问题,文学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我觉得解决就是戏剧教育。戏剧教育太欠缺。人民对生活的需求目前还在物质层面。在苏联时代,有肖斯塔科维奇,有日瓦戈医生,是因为他们的教育还在。可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富裕,但却没有足够的戏剧教育。上海的剧场还比较繁荣,但是到长三角,关于戏剧太贫乏了。人民不关心戏剧,是因为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这不是钱的问题。
15:18
观众问:请谈谈关于戏剧中的幽默感和悲、喜剧
过士行:我做的喜剧可能是有些荒诞的、自嘲的意味。喜剧,鲁迅说就是把无意义的事情撕给人看。我觉得他说的是经典的定义。
易立明:我觉得喜剧做个具体的定义,其实很模糊的。比如莎士比亚的剧,《哈姆雷特》的结尾是特别能够扭转对喜剧和悲剧的认识的。契诃夫界定自己的剧为喜剧,实际上是说悲剧是重大的题材的转折,喜剧是唤起观众即时即刻的交流。我觉得我们现在市场的所谓悲剧,其实不那么悲,其实很喜剧。加上我有个观点,我一定不愿意让观众在剧场纠结,一定让他在这两个小时里愉快,愉快之后再思考,想到还有很多价值,就可以了。
过士行:我不同意,我觉得莎士比亚以来,就没有希腊式的悲剧,悲剧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但是悲喜剧到了莎士比亚之后,就没那么严格了,就是悲喜剧,正剧。现在也不是那么严格划分的。我理解,悲剧是指崇高的情操;喜剧是指卑微的东西。
易立明:我觉得,今天的戏剧,都是悲剧。涉及到当下的生活,没有喜剧。我们的悲喜剧是古希腊时期的,文艺复兴之后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15:09
易立明:关于轮演制度
易立明:我们这回来演的两部戏《帝国专列》《阿Q》,同一班人马,今天晚上演完这部戏,明天就要演另外一部戏。这就是轮演制度。
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没有的,之前只有戏曲有。这对演员是要求非常高的。
15:05
易立明:现在的戏剧缺乏的是多样性
易立明:我八十年代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时候,一个班上7个同学,12个老师教我们。上个月我回到学校,发现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30多个同学,这意味着每一年要毕业那么多学戏剧的学生,比以往十倍也不止了。
我认为,戏剧应该有不同的分类,有消遣娱乐戏剧,也要有思想性的戏剧。我认为,现在的戏剧创作环境比八十年代要好。今天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不光是人自我的挑战,还有伦理上的挑战,这就有一个问题,贝克特以后,戏剧怎么写?我们当下中国人,面临的挑战比西方青年人要大得多。我觉得是可以有让人放松的戏剧。而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你想成为预言者,你就孤独地去做你的戏剧,你也会有你的观众。
我现在觉得,戏剧缺乏的是多样性。为了票房没有错,戏剧毕竟是有投资,要发展的。尖端产品当然需要,否则就没有创新和对自我的认识。而娱乐性作品也必须要有。每个人都认真地做自己喜欢的戏剧,那就好了。
14:59
是否要迎合观众?
过士行:我也是一个观众,从观众的角度,我不希望戏剧迎合我。
我们创作者不能低估观众。你作为创作者,要想你的创造,不要想着迎合观众。
14:55
过爷怎么看待文学?
过士行:文学就是人学。我们缺乏西方文艺复兴那一块内容。对人的尊重、人的自由、人的内心,我们都没有特别关注过。我们关注的是人怎么参加一个事业,怎么改变社会现状,对个人体验、个人幸福反应的比较少。这在戏剧中也始终是弱点。
现在的编剧可能更多是受影视影响的,所以在戏剧文学这一方面,我们在研究人的方面,确实是比较落后的。
14:48
易立明:我尊重剧本的文学,当然是我个人的排戏特点
易立明:我们做了《阅读雷雨》,发现把每个人的剧本拆开,每个人都是独白。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对话,都是各自讲各自的,都是独白,内心非常痛苦。
在排《等待戈多》时,我们发现一个困难,演员很难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要跟下一句话接在一起。剧本语言本身非常荒诞,不可阅读。后来我们去找了贝克特的原版,我们发现,很多翻译是不对的,甚至是杜撰的。
贝克特《等待戈多》,上部都是关于性的、生命的、动力的探讨,下部都是关于死亡的探讨。他用的语言非常简单,但叙事讲得很清楚。
我们发现,很多翻译是文学翻译,不是戏剧翻译。大家因此得出一个经验,我们要排戏,一定要拿原版来看。文学是根本。
14:42
易立明:我认为不能单纯强调舞台美术,而忘了戏剧本身
易立明:舞台美术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框架舞台之后才出现的。现在有些学生纯粹从空间、色彩、结构角度去研究,反而忘了戏剧本身了。
我是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后来进了人艺,跟着大导一起工作。
后来,为了做自己的戏,我成立了自己剧团,做自己的戏。排了《茶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我的戏和传统的戏剧不同。我们的第二个戏,排的是全本的《哈姆雷特》。排了六个月,全脱产。收获是我们认真地研究了一遍《哈姆雷特》。
易立明(左一),过士行(左二)
14:34
《鸟人》在严格限制下演了100多场
过士行: 《鸟人》在严格限制下演了100多场,怕别的戏卖不出票去。
这部戏表面看很市井,但其实是颠覆价值观的,很多老人觉得受不了。矛盾集中在我身上。
过士行
14:31
过士行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戏剧?
过士行:一个契机是莎士比亚戏剧节,当时北京所有院团都参与了这个戏剧节。在这个戏剧节上,我采访十几部导演,要到院团,跟演员去聊。
看完这个之后,把我想写戏的想法勾出来了。我跟林兆华说,我想写。他跟我说,我写出来,他会排。
我想,我没莎士比亚的生活,林兆华说,写你自己熟悉的生活。我一下子就开窍了。
第一个本子写出来,因为没写过本子,写一段就打电话念给大导听,他就一段段听。
我写完了之后做了修改,他认为挺有特色的,他推给人艺了。但是人艺就给枪毙了,觉得这不适合人艺。
加载更多…
确 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