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破除偏见,为女性愤怒正名

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杨舒媛
2023-05-26 08:55
来源:澎湃新闻

1991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双女主角的电影《末路狂花》,该片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被视为女性愤怒表达的宣言书,向世人宣告了女性追求自由表达愤怒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女性的愤怒情绪往往被归类为精神疾病,因此,那些合理地表达愤怒情绪的女性常常被视作“歇斯底里”,而愤怒的男性则被视为充满力量的代表。对此,美国作家和记者索瑞雅·坎梅拉在她的TED演讲《女孩,请表达你的愤怒》中呼吁公众:“愤怒是一种合法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表达情感的权利。我们应该通过能力去看待情感和思考,而不是因为性别不同而否定。”

面对女性愤怒情绪,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向方法?如何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氛围,让女性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女性愤怒情绪如何改变着女性的处境?在下面介绍的几本新书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正视“女性愤怒”这一现象的新答案。

丽贝卡·特雷斯特《好不愤怒》

《好不愤怒》是美国新闻记者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丽贝卡·特雷斯特的女性主义新作。在这本书中,她始终保持着对世界荒诞不公的愤怒,并深入分析了希拉里和特朗普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女性运动,以及2017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不久发生的著名好莱坞电影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的性骚扰风波。通过对女性愤怒和美国政治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剖析,特雷斯特用有力的文字呼吁社会正视那些来自不同群体、不同种族、不同境遇、不同身份的“愤怒女性”,并认识到女性的愤怒不该被指责,而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正视女性的愤怒,停止犹豫、否认和担忧这种愤怒会冒犯别人或带来不适。女性的愤怒可以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我们不能再沉迷其中或畏畏缩缩。因此,特雷斯呼吁大家认真对待女性愤怒,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并促进女性权益的发展。

 

凯特·曼恩《应得的权利》

《应得的权利》是澳大利亚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的新作品,该书旨在深入探讨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的“交叉性”原则。在书中,曼恩不仅继续聊“厌女”,还对厌黑女症和厌跨女症进行了深入探索。

本书着重讨论了女性在父权制度下被剥夺的身体权、医疗权、职业权、认知表达权等重要权利,并试图纠正这些因男性特权导致的性别不公现象。在孕产期前后写作完成的《应得的权利》,曼恩还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母亲的期盼,她写道:“我希望她(女儿)知道,她不需要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感情来改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包括我们,她的父母。为什么‘煤气灯效应’会如此险恶,甚至会出现在充满爱和善意、表面上一切正常的家庭里?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给他们充分体验和宣泄情感的机会。诸如‘你不许那么想’和‘你不许那么说’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生气或内疚,除非她把真实的情绪埋在心里。我希望让我的女儿知道,她有权表达愤怒、悲伤、焦虑,或者只是不确定感。”

总之,《应得的权利》是一部深入探讨性别和种族问题的重要作品,呼吁社会正视这些议题并为之努力。

蒂芙尼·麦克丹尼尔《呐喊无声》

《呐喊无声》是美国作家蒂芙尼·麦克丹尼尔的小说作品,以小说形式展现了女主人公贝蒂的抗争之路。故事跨越美国南北战争到越南战争期间,描绘了贝蒂这个出生于俄亥俄州贫穷家庭的有色人种女孩从沉默到逃跑,再到最后愤怒抗争的过程。她所经历的糟糕原生家庭、种族歧视和性别暴力是她一直难以逃离的阴霾,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展现了底层边缘女性不甘现实处境,挣扎求生的抗争精神。

在书中,母亲向贝蒂抛出了一个选择:要么被刀锋深深地割伤撕碎,要么勇敢地张开双臂一跃而起,在这个如玻璃般破碎的世界中翱翔。毫无疑问,贝蒂选择了后者。《呐喊无声》是一本苦难文学,但它没有太多偏离现实。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沉重压迫使女性角色承受了巨大的负重,但她们始终在抗争中努力寻找那片祥和的“遥远之地”。

奥莉娅娜·法拉奇《我不相信神话》

《我不相信神话》是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奥莉娅娜·法拉奇的自传。被世人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在书中勇敢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展现出一个清醒又硬核的女性形象。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成长于暴政之下、在战争之间度过的童年,以及她投身于记者行业的历程。她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于她的每一篇报道和每一本书中。法拉奇不喜欢婚姻的束缚,支持堕胎权,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她也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以细腻的文笔回顾着自己不甘平凡的女性之路。

除此之外,法拉奇一直在为正义发声。年轻时,她为反法西斯战争而奔走;之后,她在越南战争中担任了八年的战地记者,在枪林弹雨中写出了滚烫的文字。她始终坚守记者职业的信仰,不畏牺牲,为社会揭露谴责那些世风日下的现象,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善缺陷。

在书中,法拉奇曾这样说过:“作家和记者的使命并非被众人喜爱、恭维或称赞。他们需要向世人描述的并不是什么天下太平、万事蒸蒸日上,而是揭示一切需要被改善的现象,并为此付出代价,包括被憎恨、被羞辱。”《我不相信神话》展现了一位女性不断发声的一生,奥莉娅娜·法拉奇关注战争、关注女性、关注世界的变化,以自己的行动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