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传记出版,还原一所私立大学在近代的成长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1-07-26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为纪念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诞辰136周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一本王伯群传记《乱世清流——王伯群及其时代》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表示,生于晚清的王伯群(1885-1944),在其六十年的生涯岁月中,无论是时代还是他个人的经历,都极其跌宕、传奇和斑斓。从韶华以迄花甲,王伯群历经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洪宪帝制、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南北议和、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等国内外重大事变。

《乱世清流——王伯群及其时代》内容计分四卷,分别为创办大夏大学、从事国民革命和交通建设、与民国政要和海上闻人之间的合作交往,以及与同仁同僚同乡的履足差肩。王伯群长子王德辅特为本书著述提供了王伯群和保志宁保存的笔记、录音、书信、日记和照片等珍藏资料。

王伯群传记《乱世清流——王伯群及其时代》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1914年,王伯群(左二)与章太炎(右一)等在北京合影

在王德辅看来,父亲王伯群一生跨越“革命救国”“交通救国”和“教育救国”三大领域,毕生追求其信仰中的现代中国。纵观父亲的一生,当以护国、护法,尤其在国家交通和教育建设等方面,献替良多。

“作为民主革命先驱,先父和先叔王文华参与组织策划的护国运动,终使袁氏败丧,维护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作为政治家,先父夙夜在公,推动现代国家交通体系建设,更新和发展铁路、航空航运、海关管控、电话电报以及交通教育;作为爱国教育家,先父曾任交通大学、大夏大学等数所大学校长。他曾告诉我的母亲,他个人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教育。先父在逐步卸任中央政府要职后,全身心地擘画大夏大学的未来。”王德辅还记得十岁那年,父亲曾对他说:“在大夏,我找到了人生两大最爱:一个是教育事业,另一个就是你的母亲。在教育和你母亲身上,体现了现代中国的特质。”

1930年,王伯群(前排右四)与大夏大学校务委员会合影

1934年,王伯群为大夏大学国学研究会题词

王伯群出生于贵州地方的豪门世家,曾创办岭南银行、入股祥新面粉厂和投资房地产等金融实业,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以超强的经营管理和筹资理财能力,创办大夏大学并使其一跃成为上海著名的私立大学,时有“北南开,南大夏”之谓。

1930年,经王伯群自捐巨资并多方劝募,上海建成了大夏大学新校区(今华东师大中北校区)。南开大学张伯苓于1931年来大夏考察后说:“大夏在胶州路时,贵校设备稍简单,但是精神很好。这次搬过来,一切都比从前好得多。我的目的是多看中国长进,看中国有希望。”

抗战期间,大夏西迁贵阳后,为筹措办学经费,王伯群发起组建聚康银行、利民公司和永仁两岸川盐运销处等实业,用商业盈利反哺大夏。在办学中,王伯群实施民族复兴教育总方针,推行导师制,倡导“三苦精神”、师生合作和读书救国。蔡元培曾评价大夏大学:“私立大学办理进步速者,推大夏为独步;而推行导师制,尤为开国内各大学风气之先。”

为提高办学质量,王伯群延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邵力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田汉,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李石岑等知名教授来大夏授课,培养出了翻译《反杜林论》的吴亮平、全文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家雷经天,琼崖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冯白驹,与毛泽民、陈潭秋在新疆一起牺牲的林基路烈士等一批优秀学生。

在逝世前,王伯群还给妻子一份遗嘱,提出变卖家产偿还大夏借款。遗嘱曰:“将自置中漕司水田三分变卖,清偿大夏大学办学五十余万债务。”大夏第三任校长欧元怀曾以“牺牲自我,功成不居”评价王伯群,他说:“在二十年中,王伯群不受学校一些报酬,他有着较优的境遇,可是他不以此自逸,他经年为学校奔走忙碌,尽心竭力,以至牺牲生命。”

于右任为大夏大学成立十周年题词

黄炎培为大夏大学毕业生题词

此前,汤涛曾编撰出版《王伯群教育生涯编年》《王伯群与大夏大学》《王伯群文集》,以及《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新书《乱世清流——王伯群及其时代》首次披露和重现王伯群从事民主革命的艰苦奋斗,承荷国家交通建设的艰巨使命,擘画大夏大学的艰楚历程,以及与同仁、同僚、同乡的合作与交往。其中不少档案文献和图片对研究王伯群,研究大夏大学和华东师大,乃至研究近代高等教育历史,都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马建钧说,该书把平实无华的档案史料升华为灵动立体的时代画面,是中国高校档案馆馆长讲好大学史和大学精神的一个典型示范。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也表示,《乱世清流——王伯群及其时代》成功还原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一个著名的私立大学的成长过程,透过王伯群个人的生命画像,完整地描绘了华东师大史前史的一幅生命图像。人们还可以透过王伯群这个人物,更多地去走近、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精英人物的思想、人格与情感、命运。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长孙女、作家卢晓蓉称,考入华东师大后,她才知道祖父卢作孚是大夏大学校董。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相知相识,在王伯群办学发生财政困难的时候,祖父曾两次募捐相助,这段佳话也填补了卢作孚研究的空白。

    责任编辑:陈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