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卡容易退卡难?上海拟出台健身卡“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20-11-06 12:40
来源:澎湃新闻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当你听完这番熟悉的话语,一冲动办了健身卡,却发现自己不能去时,是不是又“退卡”无门?

11月6日,据上海市消保委消息,日前,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共同制定《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设置了健身服务会员卡“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消费者在签署合同后7日内,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前,可单方面解除合同获全额退款。

“冷静期”的这七天时间,能否控制住消费者们为了理想身材而盲目走入健身房的冲动吗?

办卡容易退卡难?冷静期为冲动“降温”

事实上,在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制定出“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的同一时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也提出了相同的倡议,并且已经在各大健身房推广。

之所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七天冷静期退费”,按照上海市消保委给出的说法,以预付费为主要消费模式的健身行业普遍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的消费纠纷,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商家关门跑路引发的群体性投诉屡见不鲜。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这项退费条款目前处于征集意见稿阶段,主要适用于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会员健身服务的交易行为。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健身房服务交易行为的一大槽点就是“办卡容易退卡难”。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健身服务会员卡往往具有会籍期限越长价格优惠越多的特点,而冲动型消费者通常在对服务内容、合同条款未详细了解,或者对个人健身需求未充分掌握的情况下,直接签约付款。

《人民网》曾经就做过一项调查,不少健身爱好大吐苦水:部分健身教练教得不怎么样,销售水平倒挺高。按照一位健身达人的说法,“我的健身教练每个月要卖出12万元的私教课,这是硬性的绩效考核,完不成就会影响收入。”

一位不愿具名的健身业内人士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多数连锁健身房或者小型健身工作室,他们的盈利主要还是来自会员卡和私教课,私人教练作为卖课的主力,业绩直接决定收入,不少私教也是迫于无奈,但只能卖力推销。”

不过,如今的退费“冷静期”也有前提条件,并非任何情况都可以申请退款。

根据规定,“七天冷静期退费”有“未开卡使用”的前置条件,一旦开卡入场使用将直接起算会籍期限,即使仍在七日内,都不再适用于冷静期退费条款。

健身房老板跑路门店关闭时有发生。

维权无门的尴尬,将有所改变

健身卡,其实是一种预付卡,也叫做单用途卡。在日常生活中,如今各类服务商家习惯打出预付卡的营销手段,以此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健身行业就是如此。

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单用途卡,不少小型健身房或者健身工作室的“稳定性”较差,一些因为“冲动”而消费的健身爱好者,经常在一段时间没有健身后发现,原本购买健身卡的机构已经“人去楼空”了。

《人民网》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纠纷,一位四川的张先生在一家即将开业的健身房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了一张年卡。然而距离约定开业的时间过去了几个月,健身房却迟迟不开张,直到健身房的装修工人也集体消失,张先生才惊呼上当,“当时立即报了警,但一年多了,我也没得到任何回音。”

而另一位家住郑州的任女士则有相同的经历,她还接连赶上过两家健身房老板跑路,前后损失了6千多元,“健身房突然就空了,不少会员放在健身房的个人物品都没能取出来。其中有一家还是全国连锁的健身机构。”

类似这样的闹心事,成了不少健身爱好者的痛点——“遭遇健身房跑路该去哪儿维权”。

而如今,相关的维权条款终于出现。在上海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中,第七条“违规责任”就明确提出,因经营者违约,发生擅自变更会员服务内容、终止营业、搬迁且未履行补偿方案、暂停营业且未履行补偿方案等四种情形,消费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相应退款。

同时,征求意见稿对余额计算、退费期限作了明确约定,引导健身服务经营者规范经营,也使消费者的会员卡退费有章可循。

的确,中国的大众健身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据《2019年中国健身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潜力评估》显示,美国总人口3.27亿,健身人口6648万,渗透率达到20.3%;而中国总人口13.9亿,健身人口4327万,渗透率仅仅3.1%。

而只有让健身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有越来越多人从健身中收益,而非将健身打上“骗钱”的标签。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