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丨2020年,什么科学最in?这些大咖在上海有话要说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2020-10-26 20:20
来源:澎湃新闻

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固然重要,若能把好奇心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前沿领域内自然有更多机会。

澎湃新闻获悉,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就有这样一场针对性的前沿话题讲堂,与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公众科学爱好者分享最“in”的研究。

①    谢普德·多尔曼:首张黑洞照片

2019年4月,全世界被同一张照片刷屏——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谢普德·多尔曼 (Sheperd Doeleman)正是背后“摄影团”里的“首席摄影师”。

拍摄黑洞,一台望远镜可搞不定。全球8台望远镜组成阵列,联合观测,形成一个有效口径等于地球直径的大望远镜。这个虚拟的大望远镜叫做“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而多尔曼正是“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的负责人。

②    理查德·勒纳:人工免疫系统

勒纳教授是著名的美国Scripps研究所创始所长,以催化抗体方面的研究知名。1986年,他和彼得·舒尔茨几乎同时独立地构想并证明了抗体可以转化为酶,催化用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从而增加了我们对免疫系统复杂性的了解。勒纳还和西德尼·布莱纳(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于1992年提出了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与筛选的概念具有颠覆性。可编码的抗体分子给化学和制药产业带来新的前景。

③    雷蒙德·德威克:糖生物学

1988年,德威克在《生化年评》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这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这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聚糖的科学。

如蛋白质一样,聚糖也复杂多变。被修饰上不同糖链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糖生物学更凸显出现实意义:每一种病毒都需要适当折叠的糖蛋白才能具备传染性。

在1985年的英国艾滋病危机中,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委任了科学内阁研制抗病毒药物,德威克就是12名科学家之一。目前,德威克带领的英国牛津大学糖生物学研究所致力于研究糖蛋白如何折叠形成,糖蛋白在免疫系统中如何工作,以及它们之于病毒性疾病的作用。

④ 巴里·巴里什:引力波

没有巴里·巴里什中途接手,用极强的协调管理手段力挽狂澜,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可能永远是一个烂摊子。

1994年,从破产的美国超级超导对撞机项目中退出的巴里·巴里什成为LIGO项目的负责人,在数月内给出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想要的详细计划。LIGO以3.95亿美元成为历史上NSF投资最大的项目。随后,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的两个干涉仪破土动工。

2016年,正值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百年之际,LIGO宣布成功探测到时空的涟漪,震动物理学界,并在次年众望所归地斩获了诺奖。从黑洞碰撞到中子星并合,引力波和LIGO的故事还在继续。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开。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出席。除了上述话题,量子计算、光遗传学、DNA芯片储存、新冠病毒研究等关键词也将被列入讨论。

论坛期间将有130余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余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