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集体露面!一组隐秘陶俑揭开播州土司文化神秘面纱

2020-10-03 23:01
贵州

如果通过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70件明代陶俑“微表情”,让你对播州土司文化产生兴趣,那么这组来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修复的陶俑“表情包”,将为你解开关于播州土司文化的另一谜团。

几十年来,遵义县团溪镇白果村雷水堰旁的一个单室墓,因三块墓碑及碑文记载,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播州第二十五世宣慰使杨辉”墓,曾遭到盗墓贼的盗扰。

1988年,考古人员在对此墓葬进行清理时,先后发掘出陶、铁、漆器共87件文物。其中包括现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由70件陶俑组成的“土司仪仗队”。

但发掘文物的数量越多,越让考古人员不解——墓室内棺床上放置有陶罐等器物,似乎不适合葬人,同时,也没有发现棺椁、棺钉、棺板等相关遗物。从整体布局看,三个墓碑只对应一个墓室,墓主杨辉这么“不走寻常路”吗?

时间来到2006年底,当地村民在“杨辉墓”附近发现有盗墓痕迹。考古人员通过现场的残陶俑、器物形制等方面推断,这座三室并列的石室墓,应该是明代播州某位土司的墓葬。

2015年5月,为配合海龙囤申遗工作,并了解清楚新发现的石室墓和此前发掘的“杨辉墓”有什么关系,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再次进行勘探和发掘。

令人意外的是,三个月的发掘工作,颠覆了此前考古人员的判断——不仅发掘到佐证墓主杨辉,和他夫人田氏身份的“墓碑铭文”,还在各墓室发掘清理出铁棺钉204枚,及陶、铜、金、银等不同质地的随葬器物120余件,钱币37枚。

而让考古人员心痛的是,该墓墓门被盗墓贼炸毁,墓内遗物被盗掘一空。但让考古人员震撼的是,在杨辉夫人俞氏棺床下的“腰坑”内,竟存有保存完好的7件随葬品。而这,也是考古人员在贵州发现的首座完整明代“腰坑”。

至此,“贵州发现真正播州土司杨辉墓”轰动考古界,“杨氏土司文化遗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并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场近30年悬而未决的考古谜团,终于揭开。

那么,此前发掘的墓葬又是什么性质的呢?对此,贵州省文物考古所专家认为是有着“防盗作用”的“疑冢”。

遗憾的是,因墓室曾遭到多次严重盗扰,发掘出土的陶俑支离破碎,且大部分都是碎片。时至如今,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我们将带大家从一件件拼对修复的陶俑中,解读有关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故事。

在对出土陶俑修复时,考古人员将其与此前发掘的70余件陶俑对比发现,真杨辉墓中的陶俑,不仅面部刻画更细致,上釉施彩、烧制工艺更好,还发现了难得一见的“陶女俑”!

史料记载,明代一般不再以俑随葬,而陶女俑更是“少之又少”。如今,我们从杨辉夫人墓出土的女俑中,不仅能一睹其样貌,还能感受那一时期女性的生活气息,和墓主生前显赫的地位。

在发掘出土的陶女俑中,包含女立俑3件。虽然残缺,但依旧能分辨出她们或上穿棉袄,下穿长裙;或穿半膝裙,腰间系带;或里面穿紧身衣,外穿直领小背心……总体来说,一个个都是精通穿搭技巧的girl!

300多年前的明代女子,流行什么样的发型呢?从女俑的发式上看,分别有双髻、高髻和椎髻三种头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发现,明代女性发式造型并不多,但越是简单的头式,越显干练又不失温婉。

通过观察明代陶俑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陶俑底座都设计简单,没有过多寓意。但在这组陶女俑站立的底座中,有一件女俑竟站在一般用于安置佛、菩萨的“须弥式”底座上。这“另类的操作”让考古人员不解,其中有何寓意?令人遐想。

除了女俑,发掘出土的还有7件男俑、4件骑马俑和俑头11件。仔细观察发现,陶俑虽造型相似,但形态和服饰都略有差别。

小小剑袋,方显匠心

接下来的这组陶马俑,虽然大多残缺不堪,但仍能看出它们昂首嘶鸣的样子。栩栩如生的模样,还有些得意的姿态,不禁让人猜想,它们是不是刚打了一场胜仗,准备向主人表功呢!

遗憾的是,这些被损坏严重的陶俑,不能完整的还原其营造的景象。但通过对表情的细致观察,我们发现,每一个陶俑面部肌肉也有不同之处。

小青年们,眉间的肌肉刻画得隆起;老前辈们,在额头刻画出皱纹;而孩童模样的,五官稚嫩且俏皮。越是残破的陶俑,表情更显得丰富,可想而知,如果陶俑没有被损毁,那场面该有多气势磅礴恢宏啊!

墓室是现世生活的镜像,远古的墓葬幸存至今,成为丰厚的遗产。黄土之下,古人创造出不亚于人居文明的另一重世界。而世人与故人的真情,贡献了超乎想象的创作力。

“在我国的文物工作中,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告诉记者,保护,特别是抢救性保护,永远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50年发现第一座杨氏土司墓葬至今,贵州已确定墓主身份的墓葬达15座。

而墓葬形制、用料和雕刻状态的变化轨迹,和杨氏土司在播州从发展、壮大到衰退相一致,“你能感受到比史书描写得更直观,生动的播州土司文化。”周必素说。

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使每一件陶俑,都真实负载着数百年前,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通过部分陶俑的修复复原,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几百年前播州地区的太平景象。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真正的杨辉墓中,留给我们的完整陶俑并不多。透物见人,难得一见的女俑,向人们揭示明代播州女子舆服制度、生活方式;一件件残破的陶马俑、俑头,和一个个细微的表情,无不展示出明代陶俑技艺和土司文化的特征,为考古研究者提供信息翔实的生动资料。

内容来源:众望新闻

文:应腾

原标题:《文化 | 集体露面!一组隐秘陶俑揭开播州土司文化神秘面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