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一版:孤榆树村如何成了“沸腾的村庄”

牡丹江发布
2020-09-13 09:12
黑龙江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牡丹江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 本地值得信赖的公众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牡丹江发布

孤榆树村建起了抗联文化广场

□文/摄本报记者刘晓云

“这边是郝家大车店景区、孤榆树地标广场区,那边是抗联文化广场区,东北抗联第二、四、五军纪念馆……”齐晓东一边介绍村里的“八区一馆”,一边时不时接个电话。“都是咨询和预约真人CS游戏的。”他说道。

齐晓东是穆棱市下城子镇孤榆树村党支部书记。“山多、地瘦,属于贫瘠的边境地区,处于深山之中,一年有几个收粮食的到村里来吆喝两嗓子就算流动人口了。”齐晓东说起当年直叹气,“以前这里只有一条乡道横穿村内,道路两旁没有排水沟,通村路被污水覆盖,对过小河边一排农村的‘茅房’,溪水伴臭水流。”

山村盼出路,穷村咋才能有“钱景”?

红色基地让乡村变美了

41岁的齐晓东原先在青岛当建筑项目经理。十年前回来参与哈牡高铁建设。“我是2003年入党的,当时村里说我年轻推我进支委,2015年又推我当支部书记。”齐晓东说,当了支部书记,得为全村琢磨点致富的事儿。

“小时候听老人说这地方打过仗,很多人家还捡到打仗时留下来的东西。”齐晓东寻思把孤榆树村历史捋一捋,看看能不能发掘出什么。

这一捋让齐晓东挖到了“金矿”。他搜集历史,又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山林腹地勘察。

2016年,经过相关部门和有关学者、专家及抗联后代们的现场论证和认定,确定了1932年到1940年间,这里是东北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的密营地,是东北抗日联军在黑龙江活动的主要阵地,蕴含着丰富的抗联文化资源。

“我们学习井冈山红色旅游成功模式,经过认真论证和研讨,决定打造孤榆树抗联文化为红色题材的旅游景区。”齐晓东说,他们的发展思路得到了穆棱市委和下城子镇党委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市镇村三级党组织群策群力多方筹集资金1600多万元,经2个多月的协力奋战,集中打造了抗联瞭望哨、浮雕群、抗联文化景观带、红旗地标广场、抗联文化广场、抗联密营纪念馆、郝家大车店、抗联密营地等抗联景点,还有真人CS等体验游戏——以“重走抗联路”为主题的“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在孤榆树村全面落成。

红色基地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庄的旧貌。

现在,村口是一处庄严的红旗广场,村内河边已变成绿色草坪景区,其中用14块巨石制成的十四年大事略记石刻庄严肃穆。“大车店”草屋土墙、旧时风貌,高射炮雄姿英发、扬威村旁,同时高标准建设了浮雕墙、山体景观、文化广场。

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红旗飘飘、家家窗明几净、村内水泥路面四通八达……如今的孤榆树村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美丽乡村。

偏僻的山村热闹起来了

仿佛一夜之间,孤榆树村打造了一个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一时之间参观游客络绎不绝、社会团体蜂拥而至,人们身着抗联军装、接受红色教育、参与互动演练、学习红色文化,仿佛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年代。

至2019年,这个村日接待能力已达500余人次,已接待团队培训310个2.5万人次,散客3.2万多人次。

更让齐晓东欣慰的是,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两年来在基地项目的带动下,已有30多人返乡,在旅游、农业、服务业、商业诸多领域从事经营服务。返乡创业为基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两年,孤榆树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偏僻的山村热闹起来了,寂静的村庄沸腾了。

村民增收了眼界开阔了

孤榆树村以“红色+X”探索文旅农融合发展新模式,镇、村统一注册孤榆树文化推广公司、“有你一分田”有机杂粮、“老英雄”煎饼和“英雄泉”矿泉水、“孤榆树”蜂蜜等品牌,形成统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村伴手礼旅游产品。

孤榆树村红色旅游村建成以后,急需大量的人员参与管理运营,项目为村里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

听说村里需要讲解员,村民付中丽第一批报了名。“能把红色文化和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游客,我非常自豪。”她说,“开发红色旅游以后,不仅收入提高了,眼界开阔了,村民的素质都提高了。”

“村里做红色旅游,生意明显好做了。”“孤榆树商店”老板苗春雪说,她的店面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出租服装什么的,品类也丰富多了。

“来旅游的多了,老百姓跟着受益。”一旁的村民李念梅说,“不说别的,大家资产无形升值了,这就是一大块收入。隔壁村一栋房子最好的能卖一万五,我们村现在都得10万块钱。”

文化推广公司运营以来,参与家庭平均累计增收25000元。短短两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15000元提高到27000元。

如今,漫步孤榆树村,展现眼前的是一幅“红色+绿色”文化生态游画卷。画面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山乡巨变;背景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就,更是乡亲们收获的新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我们要推进特色餐饮、影视拍摄、家庭作坊等,让红色旅游吸引更多游客。”齐晓东充满信心。

原标题:《【黑龙江日报】一版:孤榆树村如何成了“沸腾的村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