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

2020-08-13 16:09
北京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15周年的林草实践

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乡境内的“富氧民宿”基地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纵横文化传媒公司供图(《森林与人类》杂志)

天目山北麓,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群山苍翠,竹海连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两山”理念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成为从政府到社会、从干部到群众的思想共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林草事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主阵地。15年来,林草系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修复、建设、守护一座座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贡献林草力量。

修复青山赢得金山

时光倒流至30多年前,彼时的余村以开采石灰石为主要经济来源。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让余村变成“灰村”:山体伤痕累累,河流被灰土掩埋,尘雾遮天蔽日。

2005年起,余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关闭矿山,修复生态。如今的余村,三面青山环绕,翠竹摇曳,植被覆盖率高达96%,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一个村庄的变化,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15年来,万千个“余村”走上了修复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的路子。

盛夏,陕西延安的山头满目苍翠,红枣、苹果、香梨硕果盈枝。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曾是怎样的苍凉贫瘠。

延安历史上也是水草丰美的富饶之地。由于战乱屯田、乱耕滥垦,自然植被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1998年,延安市吴起县率先打响“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攻坚战。20年多年来,延安市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9个百分点。昔日“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全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荒山荒坡变身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带来了“金山银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在保水固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方面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38万亿元。

山西右玉,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河北塞罕坝,在一片荒原上建成世界最大的连片人工森林,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内蒙古库布其,600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被治理,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实现绿富同兴;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40年造林20多万亩,成为“时代楷模”…… “两山”理念实践在中国大地上,镌刻在一片片绿水青山之间,根植在亿万人民心中。

绿色在祖国大地延伸

农田林网守护万顷粮仓,治沙植绿实现绿进沙退,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中国三北防护林。

我国北方曾受荒、沙、风之灾,三北地区人民群众受地瘠、粮匮、产乏之苦。三北工程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为大地增绿,建绿水青山。4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

如今,在我国北方,788万公顷防风固沙林筑起一道阻挡风沙的绿色屏障,数千万亩沙地变为良田、果园和牧场;1194万公顷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166万公顷农田防护林环绕田野阡陌,每年粮食增产1060万吨,实现林茂粮丰;406万公顷经济林硕果压枝,每年有4800万吨干鲜果品从三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除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数十年来,中国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珠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建设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在这些工程的带动下,从沿海到沙区,从山区到平原,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满地荒芜”到“金山银山”,绿色正不断在祖国大地延伸拓展。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其中人工林7954公顷,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美国航空航天局201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中国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

让绿水青山永葆原真本色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的昂赛乡,位于澜沧江源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重要的雪豹栖息地,被誉为“雪豹之乡”。

不久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公布了在昂赛乡拍摄到的最新雪豹活动视频。画面显示,一只只雪豹身姿优雅,或踱步,或休憩,或玩耍,神态自若。专家介绍,昂赛乡是全国雪豹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珍稀野生动物生活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源于对这片绿水青山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

三江源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5年试点建设以来,三江源大力推进实施沙化治理、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立多方联动的生态执法体系,依法依规注销园区内所有矿业权……以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守护“中华水塔”。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建设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目前,10个试点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除了国家公园,我国还有1.18万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占我国国土陆域面积的18%。其中,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有3500万公顷天然林、2000万公顷天然湿地,保护着90.5%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这些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自然保护领域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按照规划,占总面积近1/5的国土空间将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让绿水青山世代传承,万古长青。

身边的绿水青山,心中的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百姓感受最真切。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推窗能见绿,出门能赏景,走进森林、拥抱自然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绿水青山就在身边。

钢筋水泥之城变成绿意盎然的美丽家园,这就是城市居民心中的金山银山。

我国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森林乡村建设,目前全国194个国家森林城市已覆盖26个省(区、市),7586个行政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一座座森林之城、一个个森林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

对于山区群众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多真金白银的意义。

我国贫困地区和林草重大生态工程区高度耦合,每一个生态工程同时也是经济工程和民生工程。

三北工程40多年来营造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18.3亿立方米,经济价值9130亿元;工程区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生态旅游年直接收入480亿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全国812个贫困县实施,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97.6%。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从退耕还林还草中直接受益,户均增收9000元。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林业产业的就业人数超过5600万人,有的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林业。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脱贫。全国组建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良好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无论城乡,无关身份,人们共享生态建设成果时,也悄然在心里种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种子。

蚂蚁森林今年植树节发布的数据显示,每10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用手机种树,参与者达到5.5亿,至今已种下1.22亿棵真树,种植面积达168万亩。

爱绿护绿植绿,已成为神州大地新风尚。一个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正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渐行渐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迟诚

原标题:《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